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五章
人的心中都在下雨。泪飞顿作倾盆雨。

    王家庄的人们聚集在大队部的门口,按照四个生产小队,排成了整齐的队伍,随着商音喇叭里的指令默哀或带鞠躬。高音喇叭把北京的声音传过来了,此时此刻,王家庄和北京是一样的,——人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和北京这样靠近过,反过来说,人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北京如此这般地无所不在。北京是水银,具体无所不能的渗透能力。这种感觉雄壮了,巍峨而又恢宏。这种感觉使王家庄的人一下子振奋起来,心中充满了勇敢和无畏:他们并不在王家庄,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在北京。

    为了保证会议的纯洁性,追悼会开始之前,吴蔓玲让佩全对会场做过一次全面的清理。这是人民对自己领袖的追悼,一些人是不能参加的。吴蔓玲开了一份大名单,“王秃子”王世国,“孔婆子”孔素贞。“地不平”沈富娥.“脸不平”卢红缨,“蛐蛐”杨广兰.“喷雾器”于国香,还有顾先生和王大贵等十四人从会议的现场被剔除出去了。吴蔓玲关照说,虽然把他们剔除了,但他们不许回家,他们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皮子底下”,否则.他们会“乱说”.“乱动”。

    把他们弄到哪里去呢,这还难办了。好在佩全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找来了一条水泥船.把他们统统赶到船上去,随后把水泥船划到大队部门口。就在水的正中央,抛下锚,水泥船四面不靠,停在那儿了。

    这样一来好了。追悼会在岸上,而他们在水上。一方面.他们在,另一方丽,他们又不在。两全其美了。十四个人把水泥船挤得满满的,该立正立正,该鞠躬鞠躬.都流了泪,一切整齐归一,同时又有条不紊其实呢.复杂了。就说顾先生,顾先生对这一次的安排极度的不满意。敢怒不敢言罢了。他怎么可以和“这些人”在一起悼念毛主席呢?这是一个隆重的时刻,他不能和“这些人”在一起。可是,不在一起又能到哪里去呢?颐先生只能哭。哭得格外地尽力,哭到后来,都有些缠绵了。顾先生的悲伤是孤独的,顾先生的跟泪更是孤独的。这一点王家庄的人很难理解了。对别人来说,毛主席只是帮着他们翻身、解放。可是毛主席对顺先生的恩情就不只是这些,而是帮着他脱胎与换骨。顾先生是讲精神的,讲思想的。是毛主席把他这个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双重余孽升华成一个坚定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顾先生爱上了革命,爱上了暴动,爱上了打倒、推翻、抄家、发配和惩治。这里头有别样的快乐,另一种幸福。这里头有精神的绽放。“这些人”哪里能懂.王家庄的人知道什么?他感受到了。毛主席对他有恩,他欠了他老人家的一份情。顾先生没有别的,只想在追悼会的现场默默地表达他的感恩。可是,不能够了。顾先生不只是悲伤,还有委屈。透过泪眼,顾先生远远地望着会场,会场上的横幅就是他写的,黑体字,再用剪刀把它们用心地剪出来,每一个都有方杌子那么大。花了他整整一夜的工夫。横幅上的字顾先生看得见,“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然而,中间毕竟隔了半条河,不是那么回事了。顾先生伤心,比宣布他是右派的时候还要伤心。眼泪是可耻的,可今天,顾先生忍不住,高音喇叭终于传来了《国际歌》的旋律,顾先生最喜欢的就是《国际歌》的过门了,是一把长号,充满了牺牲的激情,悲悯、庄严,沉郁而又雄壮,仿佛号召人们一起去死。事实上,顾先生一听到《国际歌》就想死。《国际歌》的旋律刚刚响起,顾先生的热血沸腾了。他泪流满面.来至了船头,旁若无人,用俄语高声喁道: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原简介 >平原目录 > 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