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送田
法,是学的官商做生意,把滞销商品搭在紧俏商品一起强迫顾客买。虽然这里是奉送,但毕竟搭得太多,多得连他自己都内愧。内愧也还要这么办,可见机会太难得。

    周国平还是要帮周锡林说话:“他也实在难,你看他家六大一小,哪一个还会下田去做!”

    周炳南苦着脸说:“他要把尾巴装到我身上来,我也吃不消。自家已经有五亩,加上这两亩三,我父子两个就得从厂里抽一个人回来种田了,这一年要亏多少?!”

    周国平没话。听他说。

    “算粗一点吧。”周炳南说,“一亩田统算全年做三十天工,两亩三分田就要做六十九天。我上山推石子每天七元钱不用开口,在田里做一天呢,能保住二元五角就差不多了。做一天我要损失四元五角,六十九天一共要三百一十多元。这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长久下去得了吗?”

    “话是不错。”

    “况且滩南那地方离村又那么远,施肥的话,一天能挑几担呢!”

    “那倒不要紧,一路都是大道,可以开拖拉机运。”

    “为那两亩地,我还搞机械化吗?我没那个本钱,安安稳稳上山做工不好吗?”

    “那怎么办?”

    是呀,那怎么办?

    周炳南没有能耐回答。

    没有办法就拖着再说吧。历史不就是“拖着”才那么长的吗?厌烦死了!

    周炳南原也没有同周锡林硬到底的骨头。尽管他有理,但是周锡林有权,谁胜谁负明摆着,怨命吧!此处不能造,总有造屋处。另找一块地方怎么样?当然可以,向村主任周国平申请就是了。

    谁知道这也行不通,周国平嘴里一口答应,却今天推明天,这月推下月……横竖不落实。一拖又是几个月。周炳南这才尝出味道来了,原来情况又翻了个儿了,现在不是他要不要那块地皮的问题,是周锡林看中了他,粘着他不放了。这么一来,周国平他听谁的话,听周锡林还是听周炳南,不是明摆着的吗?嘿!

    谁说“拖”不是办法呢?

    糊涂!“拖”不正是办法吗!

    周炳南牙齿一咬,低头认输。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的意思。

    经过了一番微妙的较量,不但没有死人,没有伤筋动骨,没有擦破皮肤,就连脸蛋儿都没有红过,双方便都得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这好比是少林寺的武术大师同三岁小孩儿比武,高低、胜负最容易显出来,倒反一点不会惊动社会舆论,影响社会治安。

    不过,前前后后,时间几乎拖了一年。是上年秋后闹出的矛盾,到下一年大暑,周炳南才答应接受对方“割地求和”。他选择这个时间也有原因,那时候青苗都抽三眼了,周锡林总得收了这一熟才麻烦他去种麦子,也算讨得半年的便宜。

    有了地基,说造就造。稻子还没有成熟,周炳南两间新屋就落成了。钱是用了不少,可不曾用亏,好像还挺能再花费点,意外地显示出底子挺厚呢。

    过了霜降,大秋全收完了。周锡林把滩南那块田空在那儿,由周国平出面通知周炳南去种麦。这自然用不到举行什么仪式,就算把使用权无偿奉送给他了。

    究竟是新社会啊!从前谁肯!?

    周炳南说话算数,接受了。可是,过了小雪也不曾去种麦。

    让它荒掉吗?不,大家都知道周炳南不是这种人。周国平走来劝他不要赌气,周炳南笑笑说:“我赌什么气?还早呢!”

    “还早?”

    “对,我要种的东西还早。”

    “你种什么?”

    “我种什么?我可不能同锡林哥比。你记得滩南那块田,原来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高晓声精选集简介 >高晓声精选集目录 > 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