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9
”就是黄克莹本人了,也就是说,她很可能看到了他在她房间里翻找东西的情景。看到他想“偷照片”的尴尬相。这的确使他感到非常坍台。没有面子。
“老对不起的……”
“这有啥啦?!陈先生要我照片,是看得起我嘛……”
“不是照片的事。不是。不是。”
接下来,陈老板急急忙忙解释了那天为什么要到她房间里翻找东西。听到她突然提出要离开他的诊所,他怀疑是镇上有人在她面前“触壁脚(说他坏话挑拨离间)”摄弄她离开诊所,蓄意给他制造麻烦;怀疑她是镇上一些人委派来“卧底”收集他情况的,现在卧底暗查的任务完成了,她便得赶紧抽身离去;也怀疑她是不是找到了真正的相好,或靠山,于是就要拂袖离去……那天他在她房间里翻箱倒柜,就是想找到一点“证据”,以确定这几种疑问的“真”与“假”。排除自己的疑虑。让自己的心踏实下来。
“既然侬这样怀疑我,为啥还想要我的照片?”黄克莹问。
“我心里实实是不相信自己的这些怀疑的……”
“侬既然实实地不相信,为啥还要到我房间里来翻箱倒柜?”
“可是我熬不住,又要怀疑……”
“侬到底是相信还是怀疑?”
“……我晓得……我老对不起侬的……”
“好了好了……不要讲了……不要再讲了……”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于是两个人再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好像萨家有人在叫他了。他讷讷地又说了声“对不起……今后多保重……”就挂断了电话。
98
陈先生本名陈本桐。祖籍盛桥北十二里蒋家楼。据方志记载,“当时有蒋姓者构楼五槛,因此得名。”蒋家楼那地方单有一条河浜通海,素以渔市闻名遐迩,虽地处要冲,但南西有苇塘阻隔,故历来“烽燧鲜惊。民风朴野。商廛繁盛。”街市的规模至少不次于今日之盛桥。鱼行分为咸鱼行和鲜鱼行。陈家祖上做的是成鱼生意。后来河浜渐渐淤塞,苇塘干涸,海水倒灌,又造成大片良田严重碱化。渔船进不来,商家鱼行纷纷外迁。至今蒋家楼还留有一条老街,十有六七的宅居都空关着。粗大的柱子、厚实的门板、深深的前出廊檐和那条用卵石铺砌的大街绝对寂静。当然还有满院子半人深的杂草。孩童们唱道:二月花开蒲公英。四月花开看麦娘。五月六月刺毛莨。九月十月一枝黄。
陈家抢先把鱼行开到上海十六铺。这是陈本桐祖父手上的事。最兴盛时,陈家在十六铺同时开有茶馆店素面馆和一家韭菜饼店,还有两三个货栈。拉老虎塌车的苦力,中午时分只需花几个铜板,到陈家铺子里吃茶吃饼,就能换得两个舒舒服服的饱嗝,再顺便弯过去,到陈家鱼行里买半斤成带鱼用稻草绳一扎,挂在车把手上晃唧晃唧带回去。全家人晚饭桌上的荤菜也有了。但到父亲手上,货栈生意被几家大洋行轧住,日渐衰微。父亲本可甩掉这明当明争不过人家的包袱,专心去做洋人还顾不过来的“菜饼咸带鱼”生意。但他却偏不。偏偏出让了很有赚头的那些吃食店,要跟人家在货栈生意方面争上一争。居然买下一块地皮,居然盖起一幢三层楼的新式大通栈房。但盼望中的“中兴”却始终没能如期到来。人不敷出的日子使陈家常年举步维艰。但父亲依然不肯向洋人出让这块地皮不肯允诺拆掉“大通”这座日见灰暗破旧的栈房。父亲觉得,上海十六铺这块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兼有上海门户之要义。一定要有中国人在此立足。否则,门户不守,焉及其余?一些亲戚朋友便笑他,门户不门户,跟侬姓陈的有啥关系?侬这样“急出胡拉”(死乞白赖)操这份心,作死啊!他只是笑笑,从不跟他们辩解,心里藏着的一句话便是:不谈喽。怎么能跟你们这种“河伯”谈“大海”呢?还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