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4


    他只得来同她寒暄。他问你在加拿大做什么呢?

    她说做音乐。有几份工作:在大学教音乐、在多伦多电视台当音乐编辑及在某个乐团当乐员。

    什么乐器?

    也是小提琴啊。

    他想,还是想把这支世界级的琴收回去啊!他说,一会儿你把琴拿走吧,正用得着啊!在我这里,也不过是拉着玩,让人以为卖艺而已。

    她笑起来,说我在乐队里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乐员,坐在乐队的正中央,没有人能听见我拉出的声音。这个你还不懂吗?

    他也笑起来——如果听出来,就说明你拉错了。但他还是说,你可以开独奏音乐会。

    我没有那个水平,她坦然地说,你反而是有可能的——只要你愿意。

    但是,我没有孩子,以后谁来继承这支好琴呢?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我有孩子,她说,但他无意音乐。好琴应该交给好手,这个没有必要,最没有必要——世袭。而且,请让我告诉你,说这支琴是我家的,不对。

    这支琴,可能因为那微不足道的瑕疵,被史特拉迪瓦里“入了另册”,没有象他的其他作品那样全在音乐上层的视野里。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美国外交官带着这支琴来到陪都重庆。后来他回美国一趟,便把琴交给一位中国官员保管。但这位美国外交官再也没有回来。好多年以后,才依稀听说遇难了。他从事的很特殊的工作,用的是假名。而这位中国官员也并没把一支小提琴当回事。几番打听没有结果,这支琴就那么无可无不可的放着,谁要拉都可以。

    这位中国官员就是老妇人的父亲。

    原来如此。

    而且一直到快要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母亲结识了研究意大利音乐史的朋友,才知道了史特拉迪瓦里——这位学者出身的制琴大师。朋友来看了这支琴,说从签名来看,应该是史氏所作,但为什么没有记录,无法解释,因此既不好说是真品,也不好说是赝品。年轻女人说。

    母亲的第一位丈夫也很喜爱音乐,谙熟小提琴。他的解释就是:因为G弦上那个无法消除的琅音形成了瑕疵,被大师轻置了。

    那第一位丈夫,就是我的生父。她说,我是遗腹子。其实他们并没有结婚。这在当时是相当严重的事情。但母亲非常爱她的未婚夫,坚决地将孩子生了下来。

    他无语地看着这个遗腹子。当年,因为我的谎报军情,才有了那次大规模的武斗,才有了他父亲的逃跑以及也参与武斗,以及身亡。而我之所以谎报军情,就是因为听见了这支琴的声音。

    母亲后来还是另外结了婚。现在后来的丈夫去世了。所以她要接她去加拿大。

    他问,你母亲是不是喜欢天文学?他想起公主指给他看的那些星座——一位难友,女工程师教给她的那些星座。

    她根本就是学这个的。她说。

    那么,她是不是进过监狱?

    是的。她和你的女朋友同一监房。你在茶山唱歌,夜里拉那四面楚歌一样的琴,她都听见的。她对你的女朋友说过,这个男人这样的爱你,让她想起自己的初恋。

    他低下了头。一会儿,又问你的母亲真有什么过失吗,据说是经济问题?

    是的,她贪污了。她用贪污的钱,让我在国外落住了脚。她退不出赃款,所以判得很重。她说她用这个办法告慰我的父亲。

    他点点头。他想这个老妇人同国家交了火——她打劫国家,然后接受惩罚。她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但她对得起她的恋人。

    这个学天文的女人啊!她同天体打交道,人间的什么都镇不住她了。

    老妇人回来后,母女一起告辞。她们做了一个手势,将打算送一送的他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简介 >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目录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