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2
一个例子,它们涉及更高的心理过程,必须以外部世界的内化符号进行操作。最近几年,一系列知觉研究者在尝试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认知理论,以说明这些过程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产生这些知觉的。

    他们的理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从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人工智能中得来的概念及过程。人工智能基本的假定是,人类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计算机程序加以摹仿,也按这同一种步骤一步一步地发生。人工智能专家们一方面是想让计算机辨认出他们正在寻找的东西,一方面是想获取对人类知觉更好的理解,它们编写了好多外形辨认的程序。为了获取基本的外形辨认元素——比如辨认三角形、方形和其它规则的多边形——一种程序也许会按一系列的假如——那么步骤来进行。如果有一条直线,那么,它会跟着直线下去,并测量它,直到末端;如果另有一条线从这里继续下去,那么它会把这个点叫做一个角,并测量这个角,经由这个角而改变方向;如果这另一条线是一条直线,那它就会跟踪它,直到……等等,直到边和角的数字已经被数过,并与一个多边形和其特征的对比而配对。

    赞同人工智能方法对视知觉有用的主要说法是,大脑里面没有投射器或者屏幕,也没有想象的小侏儒在里面看事物;因此,思维一定不是在处理图象,而是在处理编了码的数据,它一步一步地处理,而计算机程序正是这样工作的。

    反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主要观点是,与人类的程序比较起来,还没有任何机器视觉程序可以与之相匹敌的,还没有辨认平面形状,还不说三维图象的能力,也没有哪一种程序可以感知周围世界里的三维分布,也不能理解它是不是在环境里面,也不能辨认出岩石、椅子、沙发、水、面包或者任何它所看见的东西可能的物理特性。如乌尔里克·赖塞尔所总结的:

    在机器视觉设计里面碰到的许多困难,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简单的来源中:设计者们进行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理论。他们大都以为视知觉是辨认特别刺激模式的问题。如果果真全都如此,我们应该早就能够生产出有视力的计算机了。没有形成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模型,失败的原因都可以作为一个证据,证明这些理论本身不行,因此也可以证明需要另一种方法。

    关于认知知觉过程如何工作的另一个思想流派,依赖于对人类思想而不是对机器进行的思想摹仿进行的实验室研究。这个观点的起源可以远到亥姆霍兹时代,当时的传统看法是,知觉是从不完整的信息,包括另一类有意识的思想过程进行无意识推理的结果。其最显著的倡导者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欧文·罗克。他1983年的《知觉逻辑》一书在1991年的“心理学年报”中被描述为“是对在观察者一方好像需要智力活动才能得到的知觉效果最为全面和实验上最可行的解释”。

    尽管罗克是一位杰出的感觉心理学家,可是,他在其早年的学生生涯中远非如此。事实上,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是一头黑羊。可是,在二战期间,他那支部队受到敌机轰炸,他感觉到自己会被炸死,“我对自己发誓说,如果能够活下来,我会在有生之年做比以前更多的事情”。战后,他成了顶尖大学生。他在物理学方面开始其研究生学院的生活,可当他意识到,在心理学这门年轻的研究领域里对知识作出更大贡献的机会要大得多以后,他就转向了心理学。

    在社会研究新学院里,罗克受到了格式塔学派很大的影响,他自己也成了其中一个热情的研究者。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组织和关系思维法则仍然是他的理论中的一个部分。可是,这些法则描述基本的自动过程,而罗克慢慢相信,许多知觉现象只有通过像一种思想一样的心理过程才能得到解释。

    他在1957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开始产生这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理学的故事简介 >心理学的故事目录 >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