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平家物语》
为穷人服务的丈夫,也生过气和发出过怨言。
但是,阿蓬在连续看到人世的枯荣盛衰的过程中,她回想起麻鸟对她说过的话,于是她讲了如下这番话:
quot;荣华也好,权势也好,都不过是身外之物。住在九重天上的人和生活在陋巷的人比较起来,穷人生活的地方反而要比公卿社会富于真正的人情,具有人的美。……我深深感到的确是这样的quot;(quot;常盘树之卷quot;)。
就这样,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
人的真正幸福绝不是依靠财富、权势这类表面的条件所能获得的。
我过去也曾和许多领导者或有识之士会面过,也曾和许多无名的庶民交谈过。的确,社会的地位并不就一定意味着幸福。有的人虽然获得了大量财产与名声,但为家庭不和而烦恼、缺少宁静与彼此的慰藉,只能闷闷不乐地度日。也有的人,既无推心置腹的朋友,又汲汲于维持自己的地位,整天陷在猜疑与孤独之中。同时,也有不少的人,生活算不上富裕,既无名声也无地位,只是一介平凡的庶民,但却家庭美满,充满对人生的希望,享受着充实的人生的欢乐。而且,像这样的人毋宁说人数要多得多。
在考虑人的幸福时,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内心的丰饶。只是从财产、地位、名誉这些表面的东西中去追求幸福,那就永远得不到心的满足。这是因为财富、地位,越是追求就越无止境。而且如果总是追求下去,那么内心就永远脱离不了quot;饥饿的泥沼quot;。
为了使内心得到满足,恐怕只有在自己的内部能有个quot;欢喜之泉quot;quot;感谢之泉quot;才行。
麻鸟夫妇的一生,可以说是在极度劳苦的波澜起伏中度过的。阿蓬有时会对这种劳苦感到无法承受,向他的丈夫发过牢骚。但是,她为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愧,眺望着樱花,悄悄地向她的丈夫认错。因为和常盘这些成为权势牺牲的人们相比,和父子、兄弟骨肉相残的那些人相比,她感到她自己该多么幸福,她感到应该感谢她获得的幸福。
就麻鸟说来,对于quot;并未给她像样的欢乐和生活安定,像用旧了的抹布一样的妻quot;(quot;吉野雏之卷quot;),对于能跟随自己的妻,他很想向她道谢和致歉。这种双方都产生的感谢之情,在双方内心深处奏出了体贴与幸福的乐曲。我认为应当记住:
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困难或考验,都不忘记感谢的人们,是会获得欢乐与幸福的。
麻鸟夫妇的幸福,它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生不为利己着想,而专为穷人、专为利他尽力的人的喜悦之上的。专为利己而活着的人生,不管获得多大财富也还是空虚的,是不能获得真正的充实生活的。反之,为利他而活着,则纵然有所劳苦,但自身心地开阔,自会获得一种愉快的充实感。
幸福并不在遥远的、不可企及的地方。它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存在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当中,存在于自己的心中。麻鸟夫妇的情况,正证明了只有在人生最后能实际感受到幸福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他俩连住的房子都由于战火被烧光了,他们也为儿子不成器而苦恼过。也经历过许许多多可怕的事情。但是麻鸟并未抛弃他的信念,到了老年,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
在人生的半途上,不管看起来多么幸福,如果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不幸的,那就会留下悲哀与悔恨。所以最好是做个最后的胜利者,做个坚持信念,每时每刻都无所悔恨的、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的竞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