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王争雄
来能成大事,说明我的眼光不错,你现在的成就足以名垂青史了。眼前的危机我相信你也能平安地度过去,只要过了这一关,你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当年,刘邦还是沛县的一个亭长,沛县县令与吕公是好友,吕公前来投奔,说是因为在故乡与人结怨,迁居沛县避祸。县令举办隆重的宴会来为沛公接风洗尘。
这是当时的惯例,一个人做官之后,如果有亲友来投靠,总得想办法接济一下,俗称“打秋风”。但做官的人不想自己掏腰包,就举办接风酒宴,由来参加的宾客们送上礼金,算是给亲友的一份见面礼。所以,主持宴会的萧何定下规矩,礼金一千钱以上的坐堂上,一千钱以下的坐堂下。刘邦也想到宴会上蹭饭吃,但身上又没钱,便搞起了恶作剧,写了一张名片递上去,上面说:贺钱一万。
萧何见了,骂道:这个刘季就喜欢吹牛皮,从来不办正事。但吕公不知底细,连忙到门口迎接,把刘邦引到了贵宾席就座。刘邦倒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坐到堂上,谈笑风生,神态自若,还与自己的上司和贵宾们开起了玩笑,动手动脚。他的这副做派更加引起吕公的注意,吕公偷偷地告诉刘邦,让他宴会之后单独留下来。
客人们散去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替人看相,这些年不知道看过多少人的面相了,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的。希望你今后能自爱、自重啊!”
刘邦一听,还以为吕公是因为他没送礼钱、骗吃骗喝,所以讽刺他,但吕公下面的话打消了他的疑虑。吕公说:“我有一个女儿,还没有出嫁,我愿意让她给你做个操持家务的奴婢。”
刘邦这时已经结婚,但还是大喜过望,不但白吃白喝,还拣了一个小妾回来,哪个大丈夫没有个三妻四妾?吕公是县令的贵客,对自己如此看重,更让他沾沾自喜,自以为与众不同,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就这样,刘邦迎娶了吕公的二女儿吕雉。
提起旧事,刘邦问起吕公来,“当年我们初见时,我身无分文,却谎称贺钱一万,你非但不责备,还将女儿许配给我,究竟是为什么呢?莫非真的是因为我的面相大富大贵?”
吕公笑道:“看相这回事虚无缥缈,不足为信,不过是一些人拿它来混口饭吃罢了!我之所以看好你,是因为你那日虽然身无分文,却敢于高坐堂上,面对县令、县丞、县尉这些自己的上官,丝毫没有拘谨胆怯的表现,依旧谈笑自若、气象不凡,所以觉得你的胆识过人,胸怀鸿鹄之志,将来必成大器。又打听到你为人重义气,交游广阔,豪气干云,这才是我看重你,将娥姁(xǔ,吕雉的小字)许配给你的原因。
“在他人看来,你不是安分守己的良家子弟,但我不想女儿嫁给一个没有出息的庄稼汉,要嫁就嫁给你这样敢想敢干、不受陈规陋习拘束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敢于出头,将来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娥姁的心愿,所以她一直待字闺中,直到三十岁才找到意中人,嫁给了你。那日我让她从旁观察过你,她也觉得你不是等闲之辈,所以这桩婚事并非我自作主张。”
刘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宴会之后,我又找人了解了一下你的情况,有两件事坚定了我将娥姁许配给你的决心。一件是你年少时的偶像是信陵君,足见你志向不凡;另一件是你当年在咸阳见到始皇帝时,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种气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年少轻狂,信口开河而已!”
“不过,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当年的志向会消磨殆尽,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所以,我对你说的有关面相的话,就是想激发你的豪情,鼓舞你的胆气,让你重新振作起来。你是否记得有一位老人曾在田边为你们一家四口看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