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则利拉山
了。”
扎寺代表旺久说:“看样子这一趟白来了,还不如在寺里念几天经,护法神不保佑,文殊观音会保佑,文殊观音不保佑,无量光佛总是会保佑的。”
文硕道:“你们这些僧人,害怕佛教受损,坚决抗英是理所当然。我作为驻锡西藏的朝廷命官,没有道理跟你们二心。你们来了,都看到了,我是尽了力了。”
******的代表色均说:“大人的好坏我们看在眼里,就差没带兵上阵跟英国人打起来。”
文硕道:“我听出来了,你们话里话外还是有埋怨的。我知道你们希望朝廷解决军火和派兵抗英。可朝廷一旦派兵,吃用怎么解决?总不能一个兵带够一年的吃喝吧?西藏本来就地薄物贫、财力匮乏,能养活多少满汉大兵?再者,朝廷一旦卷入,等于取消了英印和西藏之间的缓冲,想找个斡旋的人都没有。还有一层你们不会想到,英国人正等着朝廷出兵呢。朝廷一出兵,他们就有借口侵占中国沿海的其他地方了。”
色拉寺的代表万杰显然不满意这样的解释,咂着嘴说:“那就是说,朝廷为了不让洋魔侵占其他地方,就不管我们西藏了。我们西藏的命运历来不好,但靠着先祖的章程还算平安无事。这个章程一是靠佛祖保佑,二是靠朝廷庇护。现在不好了,佛祖保佑不保佑还不知道,朝廷的庇护眼看着没有了。什么斡旋的人,不就是这一头鞠躬,那一头哈腰吗?我们望惯了天上的星星,不知道星星也会跑到脚底下。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到这里来不是听驻藏大臣解释的。”
文硕说:“不能回。等不来邻国的朋友,就只能等着英国人了。”
哲蚌寺的代表达洛说:“英国人会到这里来?文来还是武来?我们可都是只会念经拜佛的喇嘛。”
其他几个代表也说:没有西藏的军队在场,我们不能和洋魔直接打交道。洋魔不信佛教,不害怕我们念经放咒。我们没有刀枪,害怕的反而是我们。一个害怕,一个不害怕,这样的见面就是老鼠会见猫头鹰,要不得,要不得。
文硕沉吟着,从袖筒里拿出三份一直不肯示人的电报,无奈地递过去:“现在也不用遮掩了。你们都看看,朝廷是怎么说的。”
那是大清朝总理衙门发给驻藏大臣文硕的旨命:
藏番私犯敌营,以致大败,昏愚顽梗,可为痛恨。目前印藏情况,非该大臣亲赴边界与英人面议,终难定局,且事机万难再缓。该大臣务当勉其为难,熟商妥办,竭力开导,绥靖边疆,不负重任。
据英国驻华公使华尔森告知总理衙门,有该大臣启程之说,适时英方将派员前往哲孟雄边界赛赛拉草原会合。英人入藏,事属已成,无可挽救。若勉力而据,英人窥伺已久,必不相让,于藏事无益有害,不如依照所请办理,免于争讼,允其定界、通商、传教,并迅即撤军,毋再生事端,对藏番性刚好斗之人,应严惩不贷。
该大臣是深明机要之人,会见英人之时,应照英人所请立约画押。从此定界通商固修邻好,保藏中或少他故,藏事幸得平安。
拉萨三大寺以及扎寺代表迅速传看着。他们这才知道,为什么驻藏大臣文硕主动做了拉萨三大寺及扎寺代表团的统领?当联络哲孟雄、布鲁克巴、廓尔喀三国共同抗英的幻想破灭之后,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目的了:和英国人谈判。不,不是谈判,谈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英国人提出什么要求,都必须承认然后画押。怪不得来这里的廓尔喀人和布鲁克巴人都说是来做个见证的,原来就是要见证一纸条约的签订。英国人其实早就把结果告诉了他们。
很长时间都是沉默。拉萨三大寺以及扎寺的代表都瞪起眼睛,不放弃希望地看着驻藏大臣文硕,仿佛文硕最后的决断,竟能违背朝廷的旨意。
文硕剖肝沥胆地说:“请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