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三章 辩论
,水平优于向我们转让技术的美国西易公司,这一点是得到了西易公司工程师的认同的,主持人如果有兴趣了解其中的细节,我可以请龙山电机厂把西易公司与他们联系的信函复制一份提供给你。”

    “这倒不必了,冯总既然这样说,想必是有根据的吧。不过,冯总刚才说的,仅仅是60万千瓦技术吧。”主持人有些窘了。冯啸辰说西易公司的工程师也承认中国技术更优,而且有他们与龙山电机厂之间的信函为证,这显然不会是信口开河。冯啸辰毕竟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他说的话,自然要比高磊的话更加可信。

    “或许我们已经掌握了60万千瓦的技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这种更成熟的技术,而要采用不成熟的100万千瓦技术呢?”主持人问。

    冯啸辰反问:“你又是听谁说我们的100万千瓦技术不成熟呢?”

    “那么,这次的事故如何解释呢?”主持人找到了说辞。

    冯啸辰说:“这恰恰是我想要对观众朋友们澄清的。这一次瑞山电厂工地的事故,是工地冷却塔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脚手架坍塌事故,与使用什么型号的发电机组没有任何的关系。一些网络文章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出于故意,把事故解读为因为采用100万千瓦机组而导致的结果,进而质疑100万千瓦机组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法,是在向中国装备制造业泼脏水,误导网民。”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王振斌也发话了,“这一次的不幸事件发生后,我看到了网络上的很多评论。有一些评论是比较中肯的,认为我们现在基础建设的规模大了,不能忽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刻意地把一起责任事故解读为技术事故,用冷却塔建设中发生的事故,来否定火电机组技术的先进性。我同意刚才冯总的看法,这些人中或许有的仅仅是无知,但肯定有一些人是心存恶意的。”

    “王司长的意思是说,这起事故与你们的工作没有关系吗?”主持人问道,话里已经刨了一个坑在等着。

    王振斌岂能上这种当,他认真地说:“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与我们的工作当然是有关系的。正如前面我说过的,我们的建设规模大了,同时开工的项目有几千个,其中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疏漏,这才导致了这一次的严重事故。我们必须汲取这一次的教训,加强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主持人问:“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的建设规模能够小一点,步子慢一点,这样的事故就能够避免了。”

    王振斌说:“没有人能够保证绝对不出事故,但如果建设规模小一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小一点,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好大喜功,盲目地扩大建设规模呢?”主持人算是逮着理了,盯着王振斌问。

    冯啸辰接过话头,问道:“主持人,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扩大建设规模是盲目的呢?你又凭什么认为这是好大喜功呢?”

    “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主持人说,“据我看到的资料,我们现在一年的基础建设投资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近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倍以上,这难道不是好大喜功吗?”

    “你用来做对比的美国,是今天的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的基建规模丝毫不比今天的中国小,你为什么不和那个时代的美国比呢?”冯啸辰说。

    “但美国现在已经放弃这种依靠基础建设来刺激gdp的手段了。”

    “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而已。要知道,美国拥有1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还有20万公里的铁路,这都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达到的水平。而我们现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里程不到美国的一半,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重工简介 >大国重工目录 > 第八百六十三章 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