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 上
“帜,幡也,音炽。”
注[七]说文曰:“钲,铙也,似铃。”
注[八]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
注[九]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一]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漤,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二]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三]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四]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五]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六]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筭,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注[一]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
注[二]□音许记反。
注[三]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
注[四]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
注[五]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
注[六]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一]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二]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臱,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注[一]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
注[二]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谢。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一]
注[一]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一]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二]从事司察,一如旧章。[三]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四]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五]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六]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注[一]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
注[二]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注[三]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注[四]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注[五]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并)*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