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诸侯余孽
千上万的弩箭,像漫天遍野飞来的蝗虫,咻咻声不断,令人头启发麻。
好在张良早防到这一着,他的藏身坑洞事先挖了一道交通壕,直通后山树林下的山谷,他们的座骑也藏在那处山谷里。
就这样,东海力士和他都险些中箭。
在几波弩箭的威力搜索后,虎贲军后卫部队大批人马上山。有的骑在马上,横冲直撞地来回巡查;有的下马,每隔五步一人,横排着拨草前进,真是连只兔子也会给他们找出来。
但他们来得稍晚,张良和东海力士早就到达山腰藏马处,骑上快马,加鞭跑掉了。
搜山没有任何发现,车队又再继续前进。第一部车只是备车,上面只有一名御者,被砸得脑浆迸出,面目全非。
始皇铁青着脸坐在车上,半天不说一句话,赵高小心翼翼地驾车,不时偷窥车内始皇的脸色。
始皇如今心中想的是:为什么他日夜辛劳工作,冒着寒暑在外奔忙,清除战争,为天下黔首兴办民利,还是有人这样恨他?荆轲的事,他想得开,高渐离的结,他就一直耿耿于怀,今天这个连影子都未见到的刺客,更让他的自信被那一锥砸得粉碎。
为什么他们恨他而不感激他?古时多少君王躲在深宫享乐,不问民间疾苦,百姓还称颂他们是无为而治的圣王贤君。不兴办水利,天时不好,百姓就得吃草根树皮;河水变道或暴雨成灾,无数的农田家园只好被淹没。不开辟道路,粮食无法转运,河东丰收,河西却会饿死人;货物不能畅其流,日用物品就会昂贵;军队不能快速调动转用,就得养更多的边防部队……
这些黔首为什么不体念他的苦心,只喊叫着徭役太重,反而怀念那些素食尸位、将国家弄得贫穷落后的庸君?
最后他想起孔丘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许,他应该自行其是,不应该顾虑这些儒生和黔首怎么批评。
他想:“我是天之骄子,上帝将兆民托付给我治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了他们长久的利益,短时间内,他们必须牺牲一下,他们再苦再累,总没有我这样累,只要我问心无愧,不管他们怎么去想!”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舒服多了。
张良和东海力士博浪沙铁锥一击的消息,不久就传遍天下,六国故旧尽皆兴奋。
始皇下令大索十日,但刺客的身影都未见到,从何索起,郡县也只是虚应故事了事。
始皇游兴皆失,因而更相信荀卿"人性本恶"的说法,光是怀柔没有用,君王仁慈就是无用的代名词!
他到齐郡以后,再登之罘山刻石颂秦德。
李斯等人预先警告始皇心情不好,齐郡郡守当然不敢找那些反对派的儒生来烦他。随着始皇游之罘山和琅琊山的儒生都是属于歌德派,他们日夜跟在始皇后面歌功颂德,一致的结论是,始皇功德都远超过三皇五帝,既然号称始皇帝,一切法令制度当然从他开始。
始皇听了这些儒生的话,龙心大悦,下令郡守举荐方正贤良到朝中为官时,不要忘记他们。
游罢琅琊山,见到山麓移来农户渔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总算冲淡了张良行刺事件的愤怒。
始皇由鲁地取道上党回咸阳。11
回到咸阳以后,始皇按照原来的构想,命丞相王绾通令各郡以举荐方正贤良的名义,将那些不满时政、乱事批评的儒生全都送到咸阳来。
但命令到达各郡守手上,全都打了折扣,因为这些郡守深怕保送上去的人真正得罪了始皇,他一迁怒,谁也承受不起,尤其是始皇喜怒无常,谁也摸不透他这项命令的真正用意。
于是,三十六郡的郡守不谋而同送的都是歌德派儒生,其中还有不少的方家和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