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功名颠僧收棋谱 司马懿魂魄游故园
的成功范例。
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司马懿极力支持。曹操不纳。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四十一岁
正月,曹操死。司马懿将丧事办理得井井有条。曹丕代曹操为丞相之职,封司马懿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具体负责策划、组织、安排曹魏代汉事务。
曹丕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白白放弃襄、樊二城。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隼)四十一岁
十月,魏受汉禅。曹丕即位,为文帝,任司马懿为尚书,后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司马孚迁侍中,常侍军官,继而转平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后出任河内典农,封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岁
司马懿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岁
曹丕南巡,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坐镇留守许都,转抚军大将军,假节诫。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岁
曹丕伐吴,再次让司马懿留守许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岁
五月,曹丕病重,司马懿同曹真、陈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为曹睿顾命辅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时东吴犯魏。司马懿迎敌,大胜吴军。被迁为骠骑大将军。至此,司马懿可以开府治事~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统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吴质称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阳声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岁
六月,曹真忌妒司马懿,为独揽大权,奏请明帝让懿屯兵宛城,主持对吴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
司马孚迁度支尚书,主管军国的收支预算,后迁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岁
正月,蜀诸葛亮犯魏。魏不敌。明帝意诏司马懿驰援。此时,魏新城太守原蜀国降将孟达,又阴谋叛魏投蜀。司马懿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岁
司马懿应诏加大将军、大都督,假黄械,协助曹真抵御蜀军。遇雨受阻,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岁
诸葛亮进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诏司马懿都督雍、凉二州,抵御蜀军。懿奉行“敛军依险,只守不攻”方针,致蜀兵败。明帝派使臣劳军,赐懿耕地。懿奏请明帝,迁冀州农民到上邦种田,将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炼业恢复起来。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主持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破,将陕西西部水利进行治理,灌溉良田数千顷,充实了魏国国力。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岁
四月,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马懿驻军渭水之北,仍坚持坚壁不战的方针。对垒百日,拖得诸葛亮病死。司马懿不损兵卒,取得胜利。
青龙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岁
司马懿迁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带发生大灾,司马懿从长安运粮五万斜到京师。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岁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称燕王,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司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计划,并谏议停止京城的宫室修建,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军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岁
春,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大军过温,懿在温县貌公台宴请家乡父老,誓平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