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三、总纂四库
胡、虏、贼、寇"一类的字眼,都一一改换。例如"胡"改为"金","虏"改名"敌”,"贼"改为"人","虏廷"改为"北廷","入寇"改为"入塞","南寇"改为"南侵"等等,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劫掠。据统计,在编书的十年中,仅浙江一省,就毁书二十四次,被毁书籍达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卷之多。

    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搜缴焚书八千多部。就全国来说,焚书数量之巨,实在是惊人之极!要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四库全书》的数量。因此,乾隆焚书之甚,也堪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焚书最多的人。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四库全书》纂改史实,迷惑后人的一面。

    据传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时,接到一道密诏,要他将康熙皇帝的遗诏销毁。

    圣祖康熙在病重时,自知不能再起,便修好诏书,传位十四皇子,藏于"正大光明"殿,但早就怀有夺位野心的四子胤禵,暗中探知此事,趁康熙病重,胤禵被封抚远大将军挂帅征西,不在北京的机会,勾结国舅隆科多纂改遗诏,将"十"字上面添一横,下边添一勾,改为"于"字,成了传位于四皇子,十四皇子是胤禵,四皇子是胤禵,这么移花接木,生把病中的康熙帝气死了。胤禵登基坐殿,当了皇帝,改元雍正,将十四皇子胤禵软禁起来。

    雍正在位之时,王公大臣对纂改遗诏,禁锢胤禵之事,讳莫如深。虽然不敢公开讲议,但背地里啧有烦言,所以乾隆登基之后,释放胤禵。但考虑遗诏若存,终有一天,真象会大白于天下。那样不但父皇留下不光彩的历史,就是乾隆自己继承皇位,也就不名正言顺了。

    因此,纪晓岚按照乾隆密令,将遗诏抽出焚毁,而在圣祖、世宗实录中,另写了遗诏。这样以来,雍正夺位之事,虽然尽人皆知,但查无实据,让后世的史学家争论不休。

    世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乾隆的诗文根底并不高深,一些御制诗文,是由身边的两个大臣捉刀。一个是纪晓岚,专替皇上作文章的;一个是沈归愚,专代皇上作诗词的,后来沈归愚死了,便由梁诗正代作。这个说法确否,笔者不敢妄断,但皇上对纪晓岚的特殊恩遇,却有一段趣闻。

    乾隆四十六年,纪晓岚经过八年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整天手不停挥,有时竟至整日不归,终于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抄录入府和抄存卷目的图书,全部汇要于内,钩沉撷萃,各得起所。进呈御览之后,龙颜大悦,重重地赏赐。

    这八年来,纪晓岚也因自己的苦干,深得圣上的垂抚,官职屡屡升迁,初任总纂官时,他只是侍读一职,继而为侍读学士,不久升为京察一等,两年后便晋为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

    《提要》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也初具端倪,这时乾隆皇帝便为御制序文忙碌起来,这样一部旷古奇书,御制序文更极不一般,连皇帝也不轻易下笔。乾隆将纪晓岚留在宫中,要他代做,但又怕别人知道,便让纪晓岚住在御书房里,每日夜晚,两人商量,如何编制,如何措词,每每忙到深夜。

    纪晓岚这时已经58岁,头发白了不少,眼睛也因常年累月的看书而昏花了。但他的精力充沛,日常有侍妾明陪伴,夜不虚席,虽然此时明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唤作梅嫒,但终究才二十多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纪晓岚全传简介 >纪晓岚全传目录 > 十三、总纂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