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扈驾南巡
曰"武穆",才改葬在七霞岭,当时坟前并无秦桧等人的造像。明代正德年间,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在墓前用铜铸了秦桧夫妇、万俟卨三人的跪像。几十年间,铜像被人槌打成了一堆烂铜。万历年间,按察副使范徕用铁重铸跪像,这次增加了张俊,但这四尊跪像,到后来依然被槌打成了一堆废铁。到纪晓岚等人谒墓时跪像则是前不久由巡抚熊学鹏再次铸造,又有了不少被人槌打的疤痕了。
听完地方官员的讲述,金简说道:"白铁确属无辜,替奸佞挨这万人唾骂槌打。"回到馆邸,彭元瑞撰成一联,要纪晓岚批评。此联写道: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纪晓岚看后说道:"共楣兄,你不愧是圣手书生啊!"彭元瑞问道:"春帆兄,你可有所题留。"“我也撰联一副。"说着纪晓岚拿起桌上的一片纸。
彭元瑞看去,是一副挽岳武穆的联,联云: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好联,好联!"彭元瑞接着笑道:"秦桧千古遗臭,人人唾骂。哎!春帆兄,你平日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日对这秦桧,何以舌簧不鼓?"鼓元瑞半正经半开玩笑地问着。
纪晓岚说:"纵使骂桧贼千句万句,也难解心头之恨。我倒想历朝历代,那些做臣子的,何以有天壤之别?上苍有眼,为何造出秦桧之类的败类。闲来无事,诌诗一首,请彭公指教。"说着话,纪晓岚拿起桌上刚写过的纸笺,递给了彭元瑞。
彭元瑞看他这首诗题为《咏岳王》,写道:臣飞死,臣俊喜,臣后无言世忠靡,臣桧夜报四太子,臣构称臣自此始。
彭元瑞读着,觉得冷峻之极,说道:"纪兄此诗甚佳,确是微言大义啊!"“不敢当,不敢当,只是天下做臣子的,赵宋最为出奇,忠不用,贤不信,天子臣服夷狄,大宋江山岂有不亡之理?"彭元瑞向来与纪晓岚谈话投机,就坐下来,继续交谈,两人谈古论今,直到夜深方歇。
次日,纪晓岚与彭元瑞,看过雷峰塔,转到离这不远的净慈寺。这净慈寺的方丈,已经七十多岁,叫明中上人。纪晓岚、彭元瑞告诉寺内僧徒,当朝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来寺中拜佛。僧徒不敢怠慢,赶忙报与方丈。
方丈急忙出来迎接,纪晓岚、彭元瑞看他,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很有气派。面容和善,在缁衣肩上,绣着一团金龙。
纪晓岚和彭元瑞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感到疑惑不解:这寺中僧人,竟敢穿起"龙袍"来了,这还了得!
彭元瑞询问明中上人,何故在肩上绣有金龙?明中上人自豪地笑笑,说出了其中原故。
原来乾隆前次南巡时,也曾到过这净慈寺。明中上人迎驾后,很受圣上嘉许。皇上向他问话时,偶尔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于是他便在缁衣上绣了金龙,纪晓岚、彭元瑞听罢,都觉得甚为可笑,但再看那明中上人,很是不以为然,举止大方、毫无窘态。
适值明中上人告便,彭元瑞问纪晓岚道:"这肩上绣龙,不知何其所本?"“以我看来,是仿效宋朝朱勋之事也。"纪晓岚如此回答。
宋朝朱勋,就是前面曾提到的,为徽宗在苏州设立寿局,搜罗进献"花石纲"的那个人,当年他结交奸臣蔡京、童贯等人,很受宋徽宗宠爱。徽宗常用手抚摸他的肩膀,他就在衣服的肩上,绣了一只御手,以示这肩膀非同一般,这是皇上摸过的。朱勋又常参与内宴,徽宗皇帝,又用手握过他的胳臂,这下就更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