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
以常规战争为主要的战争样式,同时主张欧洲战区在防御阶段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以阻止对方的进攻;用" 一个半战争" 的设想取代" 两个半战争" 的设想,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打一场大战,同时准备在东北亚或中东、波斯湾打一场小战,到70年代末进一步明确准备在欧洲打一场大战,在中东、波斯湾打一场小战;由于常规兵器的更新和计划使用战术核武器,改变了长期以来立足于在欧洲进行长期战争的方针,设想未来的欧洲战争将是激烈而短暂的,强调北约组织在战争初期的作战能力;进一步确认打击军事目标的方针,增强核战略的灵活性。这项战略表明,美国已明确意识到它的力量是有限度的,已不能在世界各地广泛地进行军事干预,而不得不集中力量同苏联抗衡。根据这项战略,美国在70年代后期不再把中国视为" 潜在威胁".北约组织仍采用灵活反应战略,美国和西欧之间在战略问题上的分歧依旧。
新灵活反应战略。70年代后期,苏联利用美国在越南战争后的困难处境在若干地区加紧扩大势力范围,引起美国强烈不安。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苏之间的对抗重新加剧。80年代初,里根政府结束了60年代末开始的战略收缩,提出新灵活反应战略,力图增强美国的实力,重建对苏联的军事优势,并针对苏联的扩张,加强实战能力。新灵活反应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强调" 多层次威慑".里根政府认为,美国的基本防务战略仍然是威慑,而实战能力是有效威慑的基础。为了使苏联认识到进攻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美国应当使用包括核力量、常规力量、后备力量、盟国力量在内的各种威慑力量,运用包括防御、升级、报复在内的多种威慑手段,发挥从前沿部队直到总统的各个级别的威慑作用。第二,改变消极防御的常规战略方针,提出" 横向升级" 的战略方针。里根政府认为,在核均势的条件下,美苏之间发生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增大,但放弃了在苏联进攻的地方加以阻滞的战略方针和" 两个半战争" 、" 一个半战争" 等设想,主张在多个战区、多条战线作战,不仅要在欧洲、中东、西南亚、东北亚等地阻挡苏联的进攻,还要在苏联的要害地区和薄弱环节积极发动攻势,即在苏联进攻以外的地区使战争升级。为此,里根政府全面加强常规力量,重新调整海外军事部署。
第三,注重核战争的实际准备,着重建立战略防御体系。里根政府强调美国决心赢得有限范围的核战争,加速更新和部署核武器,提高战略和战区核力量的进攻能力,在国内力图通过加强民防等措施提高在核战争中的生存能力。从80年代中期起,推行" 战略防御计划" ,即" 星球大战" 计划,试图凭借美国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建立以空间为基地的战略防御体系,把美苏军备竞赛引向新领域。美国决策者认为,此举将使现有的核武器失效,变美苏" 相互确保摧毁" 为美国单方面" 确保生存" ,从而根本改变美苏力量对比。
第四,积极准备应付低强度战争。针对70年代以来苏联在第三世界干预增多的情况,里根政府决心改变越南战争以后美国不愿介入第三世界事务的局面,重建特种部队,提高对地区冲突、代理人战争、恐怖活动等低强度战争进行快速反应和紧急干预的能力。新灵活反应战略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最有进取精神的一项军事战略,有助于美国重新取得对苏联的主动地位。然而,西欧国家并不完全赞同这项强硬的战略。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9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