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1
想,每一道里面其实都有十个道,都有六道和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就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天台大师分的百界千如,十界里面,每一界又分十个道,就是一百界;这一百界里面,每一界又分十个道,这是百界千如。如此分下去,无量无边,无非都是我们造作善业多少不同,感应的道就不同。
经题里的最后一个字,「经」,这是通题,这是对这部经典的尊称。什么文章可以称为经?不是每一部书都可以称为经的,因为经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是圣贤人所说的,所以我们尊它为经。经,通常古德用四个概念来解释,所谓「贯、摄、常、法」。「贯」就是贯通,表明这个文章的层次分明,非常有条理,从头到尾前后呼应,能够贯穿,能够一致,这是好文章,所以称为贯。通常在经典我们用科判来看就看得很清楚,这一部经典你用科判,就是把它的层次、结构分出来,可以分到多加一个字都多余,都画蛇添足,减一个字意思就不圆满,到这个程度。所以真的是不能加一字、不能减一字,这个经典才是真正的好的经典,佛经都是这样。
「摄」就是摄受,摄受人心。就是让人读了这部经典,百读不厌,欲罢不能,世间的好书都是这样。你看古代四大,《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都是让人看了好像看了又想看。世间好的文艺作品也是这样,有些好的电影看了一遍还想看,这是它能摄受人心,有吸引力。一般不好的文章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我们平时读报纸,在座有没有人读报纸是读了又读、读了又读,一篇文章读三遍的有没有?这很少,为什么?它的吸引力有限。经典摄受人心,吸引力强,不但让你一辈子读不厌,《无量寿经》我自己每天都读,也读了好多年,我听说《无量寿经》有人读过一万遍以上,也不少,百读不厌,万读不厌。不单指经典一辈子读不厌,就是生生世世都读不厌,一直读到成佛还读不厌,为什么?它是自性的流露,让我们回归本性本善,这是活的不是死的,怎么会读得厌?
底下的意思,「常」就是恒常、永恒的意思,这是讲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永远都不变,超越时空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去看,都是正确的。你说十善业道,古人要修十善业,今人也要修十善业;中国人得修十善业,外国人是不是不修?他也得修。所以善的标准是一致的,这是「常」。最后一个,「法」的意思是法则,这是无论在何时何处,任何众生依据这个法则来修学都能够成就。所以「经」包括贯、摄、常、法四个含义,具足这四个特色的才能称为经。《佛说十善业道经》,经题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必须宣说的,是基础的修学科目。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念佛的也好,参禅的也好,学密的,学教的,都得要以十善业道为基矗下来为大家解释人题: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自己没有写东西,他灭度以后,是弟子们结集经典,成为一部部的这些文字记录。它是用梵文写的,传到中国来必须经过翻译。这部经翻译的时候是在唐朝,唐朝刚好是武则天的时代。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是唐高宗之后的一个皇帝。当时在『于阗』这个地方,于阗是现在我们说的新疆和阗,这是指这位译经者的籍贯,他从哪里来的。这位法师,『实叉难陀』是他的名字,他是『三藏法师』。三藏,我们知道是通达经律论三藏,这个人才能称为三藏法师。古人对於翻译经典非常慎重,谁能翻译经典?都是开悟的大德。实叉难陀对於翻译经典做了很多的贡献,脍炙人口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现在我们师父在讲的《八十华严》也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也是他翻译的。所以他的贡献很大,不亚於鸠摩罗什大师,也不亚於玄奘大师。
鸠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