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7
因、信果、信事、信理。这个信不是表层的,真的是骨髓里他就是这个观念,他就能够精进起来。
精进什么?看破放下,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在这方面精进。就是我们这里所讲到的在十善业上面精进,在四摄、在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前面讲的四无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方面去精进。一般初学来说,这些名目很多,好像记都记不住,你让我怎么在这上面精进?你记不住也没关系,就教你一条「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总能记得住吧!六个字都记不住,那就「阿弥陀佛」四个字,这总能记得祝你就记住阿弥陀佛就成了,那就叫精进,时时处处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放在心里,念头不会移开,总放在这句名号上面,这叫真精进!有了这种精进,这个根产生力量这是所谓「精进力」,精进力他讲的是「进根增长,能破懈倒,有精进当然就不会懈担
第三个,五根五力的第三条讲的是「念」,念根、念力。念根《教乘法数》里面讲说「于正助道,忆念不忘」,也是本经所讲的「常无迷忘」,就是他不忘。什么东西不忘?于正助道,正道和助道两方面他不忘,不忘就是总挂在心里,他心里头老有这个事。什么叫正?什么叫助?每个法门里面都有正行和助行,正就是为主的,助是帮助你,帮助正的。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都明了,正修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是正,正道,正修。助修就是指断恶修善,像《观经》里讲的三福,还有师父所提的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度(菩萨的六度)、还有普贤十愿,这是我们师父给我们开出的五个修学科目,都属于助修,助就是帮助我们。这些前面还要特别点出,《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这三个儒释道的德行基础科目都是我们的助修。
你光有正道没有助修也很难成就,除非你真的是老实人,真的助修都做圆满,真的念念就阿弥陀佛,念念不移,那你就念这一句够了,助修都圆满了。但是我们念头还不净,还夹杂,还起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助修非常重要。有念根的,就是他在正助道忆念不忘,就是不忘念佛、不忘修善,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心里还是挂着阿弥陀佛。怎么叫挂着阿弥陀佛?就是心里真有。这心里真有,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举了一个生活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什么叫心里真有?像老母鸡生蛋,生蛋孵小鸡。现在我们在城市里的人,看不到母鸡生蛋孵小鸡是什么样?鸡蛋都是超级市场货柜里头的。我小时候是在农村,所以我对这个事情很知道。老母鸡生蛋,生出来之后就得整天孵着蛋,为什么?保持那个蛋的温度,用牠的体温保持它,不能冷了,冷了小鸡就死在里面。老母鸡牠也出去找食,找食牠不能出去太久,出去太久蛋冷了就不行,所以牠出去一下又回来,找了食又回来,总是保持着蛋的温度。你看老母鸡心里真有,真有那个蛋,牠口里可能没有老念着蛋啊蛋啊,牠没有这么念,可牠心里真挂着这事。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得这么样,比如做事情,你要修善,比如说做善事,要动脑筋,要动我们的身口意,都要去造作,佛号暂时放下。放下了其实还有,为什么?我们老记挂着念佛,求生净土,这事我们不能忘,一辈子不忘。等到一没事了,我们这事又提起来,又念佛了,这是心里真有。
不是口里老是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老想着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哪个是假的,没有用处。要心里真有,这叫念,念根,忆念不忘。有了这个根之后就产生力,就是「念根增长,能破昏忘」。你这个力量就是能够破你的昏迷,你不迷了,你心里老挂着这件事情,往生净土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这事不能忘。所以昏忘没有了。
底下第四条是「定根」,定根是指「摄心正助,相应不散」。摄心就叫定,也是指本经的『寂然调顺』,把心摄祝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