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章第五
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小草小狗,活著的时候,保护他们,承待他们,养育他们,至于他们如何对待自己,从不放在心上,茍如此,怨恨之情从何而来?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
注曰︰【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之量。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郑公(征),用才也。】
王氏曰:赏功行政,虽仇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仇,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释评:汉高祖不计较与雍齿有私仇,仍然封他为什方侯;唐太宗不在意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老师,仍然任命他为宰相,这都是成大事者的气量和风度。那种念念不忘谁瞪了自己一眼,谁骂过自己一句,非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方解心头之恨的作法,是十足的小人行径。
用人不得正者殆,疆用人者不畜。
注曰︰【曹操疆用关羽,而终归刘备,此不畜也。】
王氏曰:官选贤能之士,竭力治国安民;重委奸邪,不能奉公行政。中正者,无官其邦;昏乱、谗佞者当权,其国危亡。
贤能不遇其时,岂就虚名?虽领其职位,不谋其政。如曹操爱关公之能,官封寿亭侯,赏以重禄;终心不服,后归先主。
释评:当领导所重用的人如果不正派,那就危险了。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即使用尽心机逼人就范,也会像关羽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
注曰︰【有以德强者,有以人强者,有以势强者,有以兵强者。
尧舜有德而强,桀纣无德而弱;汤武得人而强,幽厉失人而弱。周得诸侯之势而强,失诸侯之势而弱;唐得府兵而强,失府兵而弱。
其于人也,善为强,恶为弱;其于身也,性为强,情为弱。】
王氏曰:***能清廉立纪纲者,不在官之大小,处事必行公道。如光武之任董宣为洛县令,湖阳公主家奴,杀人不顾性命,苦谏君主,好名至今传说。若是不问贤愚,专择官大小,何以治乱、民安!
轻欺贤人,必无重用之心;傲慢忠良,人岂尽其才智?汉王得张良陈平者强,霸王失良平者弱。
释评:官职的编制已满,只因是自己的人,就巧立名目,授予权势,这样做,必将导致祸乱。
强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也因怎样利用而易。唐代的府兵(类似民兵)分布在京城长安四周,战时为军,平时为农,以此来对付地方藩镇,加强中央集权。贞观年间,确寔起到了这一作用。可是后来升平日久,府兵骄逸涣散,安禄山等地方武装作乱,府兵一触即溃。
可见,是强是弱,关键看怎样运用。
决策于不仁者险。
注曰︰【不仁之人,幸灾乐祸。】
王氏曰:不仁之人,智无远见;高明若与共谋,必有危亡之险。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相,命杨国忠、李林甫当国。有贤良好人,不肯举荐,恐搀了他权位;用奸谗歹人为心腹耳目,内外成党,闭塞上下,以致禄山作乱,明皇失国,奔于西蜀,国忠死于马嵬坡下。此是决策不仁者,必有凶险之祸。
释评:仁者必具恻隐之心,能施惠泽于万物。天空包含著大海,大海容纳著雨露,而雨露又滋润万物,故仁者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不仁者,小人也。因此,亲君子必远小人,亲小人必远君子。如若小人擅权,政权就危在旦夕了。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注曰:【凋,削也。文中子曰︰多敛之国,其财必削。】
王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