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理在哪里,不要把佛经所讲的道理抓住不放。在金刚经上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我所说的法,如过河的船,已经上了岸,不要把船背着走,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一切如来种种的开示言说,就像指月的手指以及渡河的船一样,只是工具而已。【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假如有人因佛的指示而悟到上述境界了,这种情形叫作已登地菩萨的随顺觉性,这是正统的菩萨境界,不过,还是没有到家。【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知,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是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道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现在要讲的是佛地、如来地--成佛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禅宗如来禅的境界,当然不是祖师禅。这一段经文的文字极其优美,同时也涵盖了一部维摩诘经,整部维摩诘经的道理都在这一段里。

    在谈到成佛的境界之前,我们先大略讨论一下宗教的问题。任何一个人先天自然的都有宗教的情分,因为人生下来,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之中,都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的就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无论东方或西方,几千年来始终无法解开人从哪里来以及宇宙如何开始之谜;现在的太空科学如此发达,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求宇宙的来源。小的就每一个人而言,人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东西,生命本身的问题就很大。当人碰到问题时,到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如韩愈所讲:人穷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人在走投无路、无可奈何之际,总要找个依赖;人类的依赖性是天生的,这也是人性脆弱的一面,由此自然而然想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神,这就是宗教的来源。

    所谓宗教,在于使人的思想、情绪有所依赖,有所寄托,而且这个宗教可以掌握你的思想和情绪。再进一步来探究宗教的哲学,就要问这个我所信赖、依托者,它究竟存在不存在?这是大问题。一般的宗教都把这个所信赖。依托者人格化以及神格化、超人化,因为人的力量不够,所以信赖一个超越人的神。于是,人放弃了自我,人丧失了自我。那么,如果神存在,这个神又从哪里来的呢?探究这个问题同样是宗教哲学的课题。接着我们又要问:我为什么要信他?我所信赖的对或不对呢?万一不对,那又怎么办?这些都值得研究。研究到最后,一切问题都清楚了,见到了生命的本来,见到了宇宙的本来,这叫作佛或译为佛陀,佛陀是觉悟的意思,就是把宇宙人生第一等一切问题都弄清楚了。

    几千年前,这位把一切问题都彻底解决的人,叫作释迦牟尼佛。他开始也和我们一样,对于人生问题、生命问题充满着疑惑,从小就思索这些人生之中生、老、并死等等问题,而且小时所受的教育比一般人好,他接受的是宫廷教育,集中了最优秀的老师,传授了最精华的学识,再加上他天生禀赋优异,所以,在十几岁就精通各种天文、数学等学问。他是独子,在当时不用竞选就可以当皇帝,但是,以他的智慧看来,一个国家社会没有真正三十年的太平,人类无法过安乐的日子,所以皇帝他不想干。

    为了追求探索人生无法解决的烦恼问题,他十九岁舍弃了王位,跑去出家。但是,在出家之前,他尽了他的义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然后才出家。这点要特别留意,释迦牟尼佛的作为并没有违反家庭的孝道。

    当他大彻大悟之后,得到了答案,了解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一切的事情乃无主宰,并不是阎王主宰了你的生命,也不是上帝主宰你的生命,但是也非自然,不是唯物所变化。一切万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缘所生。什么叫作因缘呢?因是前面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略说简介 >圆觉经略说目录 >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