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讲义
相,执为实我。此即我执颠倒。妄认二字,双贯下二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上句指第六意识心。此心‘楞严经’呼为前尘分别影事,外依六尘所缘之境,而起六识能缘之心,分别好丑,而生憎爱。前尘(现前尘境)如形,此心(第六意识)如影,随尘起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本无自体,故曰六尘缘影,毕竟非实。而众生遗失本妙明净,寂灭真心,妄认缘尘分别之心,为自己真实心相,有大功能,亦即我执颠倒,以妄认真心,为实我体故。即认身心,以为实我,必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即是法执颠倒。我法二执,都由妄认而来,正如弃海认沤,是一颠倒;目沤为海,又一颠倒,故曰种种颠倒。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此举二喻,以显妄认身心。如目有翳病,则见空中有华,真月之旁,更见二月。空,喻圆觉真理;净眼,喻般若正智;病目,喻无明妄见;狂华,喻四大身相,似色可见;二月,喻六识心相,似心能照。若认为实华真月,即是颠倒;若知病目,见空华、二月是妄,则知净眼,见澄空一月是真也。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段但约空华,而略二月,以其可以例知,故不必双约。谓空中实无空华之相,由病目人,妄执实有。妄执与上妄认对映,由妄执实有之故,非惟(独也)惑此虚空自性,本无华相,亦复迷彼,实在空华所生之处。二月例知云:月实无二,亦由病目妄执实有,由妄执实有之故,不独惑(迷也)此虚空,本无二月,亦复迷彼二月,所生之处。若明空华、二月是妄,便可觉悟圆觉自性,本无身心。迷者妄认,由妄认故,非惟惑此圆觉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矣。今既不知圆觉自性,本无身心(如虚空本来无空华二月),又不知身心幻相,从何而有(如迷彼空华二月生处),由是颠倒,认妄为真,随顺无明,起惑造业,故妄见实有身心,舍生趣生,轮转生死。古德悟此,故曰:‘涅槃生死等空华。’故名无明者:因颠倒妄执之故,遂乃理事双迷。于理,不明觉性之无生;于事,不明身心之如幻,故名无明。一先示其相竟。

    辛二后显本空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此显无明无体。上文明身心本无,由无明妄执而有,喻如空华二月,虽有实无。今进一步,非唯所执之身心本无,即能执之无明,亦非实有体性。何以故?以是依他起性故,有迷有觉,迷之似有,觉之即无,而觉体本无生灭也。譬如梦中人:非指做梦人,乃指梦中所现之人,正在梦时非无,及至一醒,了不可得。永嘉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做梦人,喻本觉;梦,喻不觉;醒,喻始觉。因睡而梦,睡熟而醒,总与本人无干。则知因迷,而无明生,是为不觉;因悟,而无明灭,则为始觉,亦与本觉无干也。法合:无明无体,但由一念妄动而有,非实有自体可得;如迷位人,在迷时非无无明,到了悟后,无明了无所得。再进一步,此无明,不独悟后方空,正在迷位,为众生时,何尝实有!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此明无明无因之义。此义难解,佛再举喻以显之。但所举空华之喻,与前虽同,而所喻之法不同。前以空华喻妄身,此以空华喻无明。承前难(去声)云:悟后无明,了无所得,毕竟灭向何处去?举喻答曰: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一定华灭之处。何以故下,征释。征云:何以故空华无有定灭之处?释曰:虚空本无生华之故,若有生处,方有灭处,生既无生,灭何所灭!因无生处,所以无因。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