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尘永息,调畅静安,此名寂静轻安,与十方诸佛相通,如镜光无垢,显现诸象,不再迷糊,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华言止,定也,寂静之定相,于染净等境,心皆不妄缘也。

    二、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觉知心性根尘,皆因幻化,仍当以幻除幻,即以幻智灭幻无明也,由此随机利他,说法开示,观尘劳幻众,本亦清净,非障非蔽,开明本来,而起幻用,自发同体大悲轻安,由此渐进,至于佛果,菩萨于妙行圆时,幻相永离,所言幻相者,即所观能观诸相也,知所观者是幻境,能观之智,疑若非幻矣,不知能观之智亦幻,能所两幻,皆当弃之,如土长苗,待米谷收成,苗土俱弃,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华言观,慧也,起大用等持,至于胜位,成妙观察智等是也。

    三、诸菩萨悟净圆觉,了知身心,皆为挂碍,即幻化之观,寂静之相,同属幻法,不必取之,于无知觉,亦已明达,言已得无知觉之明妙。以身触曰觉,心缘曰知,由此分别而障正见,曰无知觉,明达此义,曰无知觉明,不言知而言明者,因知字或引起分别,近于功用,尚存能所,此但书曰明,正显露灵妙之体,上无顶,下无底,无中边内外东西,言空寂不似太虚,言相用不从缘起,言知见异于分别,言顽碍异于木石,觉不同醒悟之初,明不同日月之类,若谓有寂静空无,已落于邪小,故于知见明觉,互泯互存,概称曰明。直超碍无碍境,即自己之身心受用世界,相处尘域,不异寻常,如器之鸣,声闻于外,其声锽然,何碍于器,何碍于声,未尝离器,亦未尝离声,超脱自在,烦恼无以损,涅槃无以加,两不留碍,故不取幻化,幻化即寂,不取静相,静相即灭,非故寂之灭之,亦非息动而寂,生灭而灭也,乃本体元来寂灭,故曰内发。至所谓妙觉随顺境界,亦是寂灭,非自己心智所能造作,余人外识所可见,故曰自他身心皆所不及。众生寿命,同一幻想浮云,了无留碍,故曰轻安,此方便者名曰禅那,华言静虑,静则不动,虑非无记,灵虚自在,不落断灭,非上上根人,不能顿超,盖前二尚不离法,有法固碍,非法亦碍,永超碍无碍境,则人法双空,入于大寂灭海,此佛法最究竟处,蔑以加矣。

    次说此三法门,乃求证圆觉者,最亲切法门,十方如来,皆由是证得,十方菩萨不论门之异同,亦无不依此三门证入,于何时圆证,即何时成就圆觉,此中功德,宁可思议。功德较量,即以圣道教化百千万亿果地罗汉,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怯门,一刹那时之修习。由此可知究竟与不究竟,取相与求心,不可以道理计矣,故舍般若一门,心地一法,自证一道,而能成佛者,无有是处。今之赖法求师,忘却自性威德,而求自在者,直是魔见魔行,定非佛子。

    此分第一段说修法,本无二致,徒因根器不同,方便不一,总约不过三门。第二段说止,言第一下手处,不外息此狂心,取静为对治,所以证得大圆镜智之体。第三段说观,起大悲方便之用,所以证得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之成就。第四段说禅那,正表体用一如,证得法界体性智,转九识为按摩罗也,此言白净。第五段总结。但此工夫,在修时却是千山万水,然而成就间只一刹那,如何成就,曰悟净圆觉后,入正修而已,然于未修证人,安足与语此。

    圆音佛说法曰圆音,言应机而施,人人皆可领悟,法音无不圆满也。

    佛国觉性也。

    游戏方便自在也。

    摄收也。

    客尘暂时之尘劳污染也,与尘域同意。

    奢摩他止也,寂静义。

    三摩钵提观也,又云等至于等持之中,能至胜位也。

    锽金器所出之音也。

    禅那由静虑而得定慧,即禅定也。

    阿罗汉指声闻。

    辟支佛指缘觉。

    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