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
又怎能了解和认识佛性呢?又如何修持证果呢?所以,虽无所说,但又不离言说、不废言说。依文则易明义理。文仅为表法方便故。因此,两千多年来,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一直广泛流传著。但是,虽然有说,还是无说。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皆空,无有自性,皆不可得,以不住相故,不执著故。所以说,一切经文不过是标月之指,是指示月亮的指标,但不是月亮,只是指标我们明心见性的方向和路径。因此,我们听讲或看经文时要见月忘指、得意忘言,要了解和明白经文的真正意旨,摄取它的精义,从有言说证入无言说之境。而不要执著经文的名相语句,记言记语,更不要执著名相语句的玄妙,来专门研究它。不然就等于读书做学问,不是学佛了。我们学佛最要紧的是行,照著佛经所讲的义理和方法去实行,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但是,佛经义理深邃,大根性的人能够一目了然,也能够依之进修。而中下根的人,就不容易理解了。非但不识月亮,也不明白什么叫指。指标都不明白,哪里可以顺著指标所指的方向见到月亮呢?所以,必须先对经文细细地研究,通达了,然后才能进修。但是,对现在人来讲,研究佛经又有不少障碍:佛经是古文体,是文言文,它的语法、文句的结构及表达的方式与现代语法不太相同;经文都是繁体字,现在我们使用的均是简化字;而且经文中有些字现在已极少使用或不使用了,晦涩难懂;经文还有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外来用语,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成为修学者的障碍。倘若不经细细地讲解或注释,一般人是不易明白经文的玄旨所在。因此之故,教下的菩萨们就大施方便,为经文加注释,讲解或翻为语体文,使修学者先明白标月之指,明白这个指标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再从指标所指示的方向和路径,用功修持,前进不息,才可以见到明月,见到我们的佛性。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1)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是误解了功德之故。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著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还有的人虽然懂得了一些义理,却不肯去实行,不肯去修,只当学问来研究,也是毫无用处的。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可见行的重要。只钻研或唱念经文而不事修持,是毫无功德可言的。其次,对于‘功德’二字,须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功者是事功,是一种力量,完成一种事业的力量。我们中国人造字是很有讲究的。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个力量的‘力’,就是我们行事的力量、完成事业的力量。我们由凡夫圆成佛果,不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告成吗?不是一种丰硕事功的完备吗?如果光是念念诵诵,几时能成佛呢?功德的‘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骂人话,说你这个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损人利己的坏事。我们要度众生,有益于众生,为人类造福,这就是大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修成佛果,怎么去度众生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呢?譬如:一个人掉到江里快淹死了,而你又不会游泳,也不懂救生术,你怎么下去救他呢?你不能救他,那么你的德又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我们必须照佛经所说的义理去实行,勇猛精进,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度众生。先自救后救人,先自度后度他。只有自己得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