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序品第一
悟解已结后缘者为结缘众也。

    以上通序已竟。

    乙三时成就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凡说法不应于众生根性未熟时遽说,必至众生根性已熟,如舍利弗等三请说法,始为说此妙法,此为时至因缘成就。

    说法者佛,而佛为说者,非地狱、饿鬼、畜生,非人、非天、非二乘,乃为菩萨而说。又所说之法,非人、天之法,非二乘之法,乃大乘之法也。大乘者、乃佛本智所证之大法,此大法因随顺众生之机,能演为种种方便法,而此一一方便法即无不摄于大乘法中,如是所说法之文辞,即名大乘经。诸大乘经之中,惟是经有独得之名,曰无量义,曰教菩萨法,曰佛所护念。依天亲法华论,此经有十七种名,如维摩诘经亦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及楞严经有五名之类是也。此无量义即为十七名中之第一,教菩萨法为十七名中之第四,佛所护念为十七名中之第五。无量义者,以虚空无量故世界无量,世界无量故众生无量,众生无量故众生之心欲无量,众生心欲无量故佛随顺众生心欲说种种法亦复无量。无量者、不堕于数量,即所说法之义不可称量测度之谓。此无量义,皆从佛智所证实相之一法所生,而此一法实相亦即无相无不相,虽假言语文字以显现此实相,而此实相并无言语文字之相可得,此即本经之实相也。以是义故,是经为佛唯一无上之至宝,以能生一切佛故,以一切佛以此法度三世十方众生故,以众生皆当由此唯一无上之法究竟成佛故。是法所被之机,尽为菩萨,故又名教菩萨法也。是法皆称佛之本量而说,如佛之本智而说,为佛所自证之法,唯佛乃知,非他众生可得此究竟了义之法,故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而名是经为佛所护念也。

    又、大以常遍为义,竖穷三际为常,横遍十方为遍。乘以运转为义,能运载一切、能转变一切故,此见大乘之用。若以大乘之体言之,即一真法界平等真如之法性是。以乘体大故,修此大法之菩萨即以此为境,由是发四宏誓,对治烦恼,救度众生,成就佛业,是为境大。因境大故起于大行,六度万行自他双利,是为行大。因行增悟,了二无我,是为智大。净心修习菩萨功行,无有疲倦,是为精进大。随顺众生心性,说种种法令得受益,是为方便善巧大。一切功德无不修习,究竟证于根本佛智,是为证大。遍十方界,穷未来际,修菩萨道,建立佛事,是为业用大。以上七种大,等同一味。大乘即妙法,妙法即大乘,是为教授菩萨之大乘法也。佛所说法,皆从一实相起,流为无量义,或顿、或渐、或大、或小。而此无量义法,或教六凡,或教二乘,均无二致,唯是一乘:以教菩萨故;以此法皆教菩萨法故;以闻佛所说一句一义,悉当成佛故;以此所说之法及受持此法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故。

    乙四说法依随顺威仪成就

    如来说法,能随顺十方三世诸佛说法之威仪,无不具足,故曰成就。

    丙一依三昧之威仪成就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佛为大众既说无量义经,此无量义无非随顺众生说方便法,而实从一真法界之平等实相所生。故佛说此无量义经已,仍证入于此无量义所缘起之实相,是即无量义处三昧也。趺、足根。跏字,古无足旁。交加也。谓两足交加向上,以左足加右足,为降伏坐,谓降伏妄想。以右加左,为吉祥坐,说法时多用之。三昧、亦译三摩提。三、即正等之义。狭义亦译正定,亦译等持,谓平等正住其心,住一实相,如如不二。此即通用定字之义,以心住一境,心境相契于一,故曰定。至证于真如定,无明心境可分,即入无量义处之三昧也。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者,即佛已说从一实相起之无量义后,复归证于无量义所从起之究竟实相也。夫佛心常在定中,何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序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