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制造厂假札赚优差 仕学院冒名作枪手
桩案子叫我判,叫我写些什么呢?
首府乃是一个老滑,听了说道:这些事情,只要准情酌理,大致不错,也就交代过去,没有什么烦难的。他道:总要还他格式才好。这些格式我肚子里一向没有,怎么好呢?首府道:就像我兄弟出来做官,何曾懂得什么格式,也不过书办拟了上来,老夫子改好之后,再送我过目,瞧着有不对的,斟酌换两个字罢了。老同年如其单要讲究格式,其实只要一书办足矣。那位截取知府听了,喜的了不得,连忙说道:现在我兄弟就少怎么一个人指点指点。如此就拜托同年,可否就在贵衙门里书办当中检老成练达的赏荐一位,以便兄弟朝夕领教?也免得时刻来烦老同年。首府被他缠不过,晓得他有痰气的,如果不答应,一定还要缠之不休,只得应允。
等他到拜客回公馆,那府里的书办也就来了。见了而磕头称大人,自己称书办。问他那一房,回说是刑房。这位太守公竟其异常客气,因为他姓王,就称之为王先生。又请王先生坐,王先生执定不肯。他说:请教的事情多,坐了好商量。原来这位太守公从前做八股的时候单练就一种工夫,是自己抄写类书,把什么四书人物串珠、四书典林、文料触机等类,一概自己分门别类,抄写起来。等到用的时候,自然是有触斯通,取之不竭。如今抚台要考官,他想考试都是一样,夹带总要预备的。他的意思很想仿照款式照编一部,就题个名字,叫做《官学分类大成》。将来刻了出来,不但便己,并可便人。通天下十八省,大大小小候补官员总有好几万人。既然上头要考官,这种类书,每人总得买一部。一十八省一齐销通,就有好几万部的销场,不惟得名,而又获利。看来此事大大做得。因此便把这意告诉了王先生。
王先生听了,楞了一楞,说道:案卷有几千几百宗,一时那里查得齐!况且书办管的单是刑科,还有吏、户、礼、兵、工五科的事情,再加现在的洋务、商务,一共有八九门,书办一个人怎么管得来呢。若是大人考较各种格式,依书办的愚见,外面书铺里有一种书,叫做什么《宦乡要则》,买部来看看,大约亦有个六七成。
那位截取太守公听了甚喜,听了一遍不懂,又问了一遍,把名字问明白了,立刻写了个条子,叫管家去买。不到半点钟工无,居然买了回来。翻开一看,只见各种款式都有些。他老人家翻来复去看了一回,说道:原来这书竟同我们做时文的所读的《制艺声调谱》一样,只要把他读熟,将来出去做官自然无往不利了。王先生道:这些都是个呆的,至于其中的巧妙,在乎各人学问、阅历,书上亦载不尽许多。截取太守公道:这个你可办得来?王先生道:办虽办得来,不过几句照例的话,随便写了上去,仍旧要师爷改了才好用。截取太守公道:我现在只要有你的本事,我就不愁了。两个人谈了半天,就要留王先生吃饭。王先生不肯,起身告辞,特地叫他把地名写下,以便叫人来请。
等到王先生去后,这一位太守公足足盘算一夜,想来想去,自己本事总觉有限,不可冒昧出去应考,忽然悟到: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①理的,也有商量不出道理的,冒名顶替进场。等到明天,我何不把王先生找了来,就叫他充做我的跟班,一块儿混了进去,等到题目下来,可以同他商量,岂不省事。主意打定,次日一早便派人把王先生找来,同他密商此事,答应送他若干银子,如得高等,得有差缺,另外补情。
王先生听了,若笑不笑的踌躇了一回,说道:大人既要书办去做这个,为什么昨天不说?书办今天早上已答应了别人了。截取太守公一听大惊,心想:人家倒比我还来得快!可见这事早已通行,在我今日并不算作创举。想罢,便问:请你作枪的是谁?书办道:是一位同知老爷,并不同大人一班。至于这位老爷的名字,书办也不便说。横竖到了那天,如其府、厅同一天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