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伤寒病瘥以后,脉沉有力,脉沉,标志着内有实邪,用下法可解,宜用大柴胡汤。
【评析】
病后内实,宜用下法。
伤寒后,指病解以后,此处只提出脉沉,作为内实用下的根据,是不符实际的,一定还有其他见症,这从“差后劳复篇”中“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发热当是必具见证,可能还有“心下急,郁郁微烦”以及胸中痞硬,喜呕等症,所以治宜大柴胡汤和解兼下。
【原文】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
掌叶榕脉象左右都弦而迟的,是寒饮内停的征象,病人多有心下痞胀硬结。脉象大而紧的,是阳盛邪实的征象,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主治。
【评析】
据脉参症,确定是否可以攻下。
脉双弦主饮,脉迟主寒,今脉双弦而迟,症见心下硬,当是脾胃之阳不足,寒饮凝聚结于心下而为痞硬,自然非下法所宜。脉象大而紧,大为阳盛于外,紧主邪实于里,所谓阳中有阴,似指阳热亢盛,里气壅滞,所以可用下法,而与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