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爸爸的新“礼物”:逆反期的家庭教育
子也越来越像大姑娘了。这时,需要她了解的安全常识也更多了。除了防备交通事故和人贩子,还要防备被男性欺骗和伤害。由于妈妈在婷儿3岁的时候就进行过性知识的教育,婷儿接受这种教育比其他女孩容易得多。
妈妈在婷儿第一次问“孩子是怎么来的”和“非礼是怎么回事”之类的问题时,总是按早教专家的建议给予科学的回答-一早教专家认为,越早越坦率地告诉幼儿这些常识,对孩子的心理冲击越小。每次进行了类似的谈话,妈妈都要提醒婷儿:这些问题只能问妈妈,不能跟别人说,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跟小孩说这些,你要是说这些,别人会说你是“怪物”。这种习惯虽然不对,我们也改变不了,但妈妈愿意回答你的任何问题。
这样做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婷儿始终有一个了解科学的性知识的渠道,而且也习惯于和妈妈谈论与性沾边的问题,由于最秘密的话题总是留着和妈妈谈,也就不会有谁能在与婷儿交流的深度上超过妈妈了。这就排除了在性知识以及性观念上受他人误导的危险。
我的任务,则是让婷儿了解男性的各种心理特点,用各种前车之鉴使婷儿懂得,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纠葛,需要注意与男性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些做法,都有效地增加了婷儿的安全系数。而安全,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父母主动调整,改变沟通方法
也许有人说:你们的道理我也向孩子说过,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他们总是说:“同学都这样!”这种现象正是青春期的典型征兆。
为什么婷儿听得进我们的逆耳忠言呢?那是因为我们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主动调整了跟婷儿沟通的方式方法。
一、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
为了化解逆反期的抗拒心理,应该痛快地放弃“命令式”的态度、这种方式到小学高年级就过时了。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平等的态度。不要语言上的平等,而要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二、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
为了保证做到真平等,我们要求自己把婷儿看作单位上的同事,这样,和她相处与她交流时,就不会无所顾忌,而且会讲究谈话的时机和长短。
三、要求孩子用对待学校老师的方式和父母谈话
怎样让已经是中学生的孩子继续重视家长的意见,这也是保持沟通的重要因素。我们反复要求婷儿把父母看作学校的一个老师。因为中学生也许不怕得罪妈妈,但多半不愿得罪老师,不会用无所顾忌的态度去顶撞或干脆不理老师。婷儿学会了用有所顾忌的态度与家长平等交谈,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四、耐心等待“同事”转化为知心朋友
当孩子习惯于用成人的方式与你交谈后,父母的爱就不再是一种压制孩子的权利,孩子反而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难能可贵,同事的方式自然就会转化为朋友式的关系。尤其当他面临棘手问题时,他会很信任地告诉你,征求你的意见。现在婷儿虽然远在哈佛,但仍然和我们保持着朋友式交流的习惯。一旦孩子与家长形成了朋友式的深层次交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五、“有限满足”、“抓大放小”、尽量“放权”
人在青年期最爱追求独立,争取解放,干什么都想自己试,不希望他人干涉。对这种心理,应该给予“有限满足”。我们的办法,是把那些婷儿有把握做好的事,都交给她自己去管。比如日常穿衣,过去全都是由妈妈安排,具体到哪天穿哪套衣服哪双鞋。现在就由婷儿自己去决定,但必须符合妈妈的衣着原则:“不招摇、不生病。”如此既培养了婷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减少了大量团小事引起的摩擦。出现原则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