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向分裂的怀抱
里的那份恐惧。还有比亚兹莱的版画。这个英国人26岁左右死去。唯美主义者的画。里面有长着天使翅膀的
魔鬼跪在黑暗中哭泣。
他对我说,暗地病孩子并不是PUNK,他自己本身也不是PUNK.我不是一个叛逆的人,他说。它是潜流中的暗礁,棱角被缓慢地磨灭着。不是很快地磨灭,但磨灭是必然的。对于所有被它影响过的人来说,他们不断进出,而它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最好能有所体验的过程。
因为它会让一个人保持相对的真诚。
是指被颓废和阴暗影响的人吗,他们是否会有些病态。
晚年的川端康成,喜欢一休和尚的一句偈语。佛界易入,魔界难进。美好的东西,要真正经历过恶,才能体会。
以前常有读者写信给我,为什么不写一些生活温暖美好的东西。
那时候这样的信我基本上不回,因为我觉得提问的人没有进入我的文字和灵魂花园。但是这个夜晚,在另一个男人的言语中,我看到那条荒凉却鲜明的路径。
5
我的所有理想都被现实这个巨大马桶冲走了
在人群中他看过去是属于工作认真的,带一点点自闭的男人。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了七年,喜欢待在家里,不会轻易离开那个节奏缓慢的城市。
他说,他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搬出来住。如果择妻的话,会想她能够做家务。再古典一点,知道诗经更好。
我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一个会背诗经的女子,在厨房里洗着油腻的碗盘时,是否会快乐。我想他只是很理性地在选择婚姻的方式。
而对于爱情,他的想法肯定又不一样。
果然。
爱情也许是基于繁殖。但对我来说,它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是不能碰触的。就像幸福。
他似乎带着一点点诡异的微笑。幸福稍纵即逝,只在一瞬间。
那么其实你对爱情的看法是不理性的,因为如果你怕破灭,你就是把它当作了幻觉。
是。不去涉及它。距离产生美感。小心到没有可能产生那份距离。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分裂中,现实中是一个人,写作时是一个人,分裂成十几面,才算是正常和完整。
喜欢安逸的生活。不喜欢旅行,不沉迷于网络。用理工科的相对理性面对正常的社会。
其实我觉得我和我的很多朋友最好的下场,仍然是做一个中产阶级。虽然我憎恶中产阶级,他说。
如何来定位中产阶级。
生活有保障,有个人爱好,有阅读,对事情产生兴趣,有思考的能力。贫困是太残酷了。没有勇气让自己头破血流。
他轻描淡写地微笑。他说,我觉得自己是有点小资情调的。我说我也是我们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式,比如在夏天我会去买昂贵的纯棉裙子和衬衣,推崇健康自然环保的生活,如果不是到极度贫乏的状态,我的大部分稿费都会给昂贵的香水和衣服。
舍不得放弃这份纯粹。所以有时候无措地逃避。
不适应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一个即得利益者,他的虚心和欲望都会迅速地膨胀。除非有非常大的力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思想。比如避免交流,保持独立。因为思想加入主流,就会被同化。
衣食无忧的状态下,作品会失去生命力。
但是我们不能饿死。虽然矛盾,但必须妥协。
6
2000年无所谓快乐不快乐
我们的交谈持续了很久,曾有朋友对我说这个男人一到晚上9点就要睡觉的,他喜欢在家里歇着。我想这也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生活在南京的人,一直呼吸着属于这个城市的散淡空气。这个城市可以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