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52章 金满楼赌坊
    chap_r();    “一国太子又怎样,还不是案板上的鱼肉,哪日父皇一句话,我这太子之位恐也保也不住啊~更何况我如今又有腿疾之症,父皇乃是戎马出身,向来最喜勇武~唉~吾不知储君久乎~”

    一阵长吁短叹,弄得李佑都无语了,心说了,你丫的注定了就不是当皇帝的料,何必在这长吁短叹。不过虽然这话心里想想,嘴上却是开口安慰了几句。

    “嗨,高明兄你这可就是杞人忧天了啊,现如今虽然魏王得宠,可是只要你小心一些,不犯下大错,想来以陛下也是绝对不会做那废储的事情,更何况你乃是陛下嫡长子。还有,依我看来,你不如想方设法立些功劳,到时候任他魏王如何得宠,也定然无法威胁与你~”

    李佑知道,历史中唐太宗对李承乾从疏到废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体上是,贞观七年便开始疏远于他,然而但是李世民不论因为何等原因,也还没有废他之意。

    可是到了贞观十年开始,便萌废立之心。

    这年正月,李世民便重新调整分封了子弟17人为王。

    二月,除五人因年幼暂且不赴任外,其余12人均下诏迁任诸州都督。但只有相州都督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张亮代行都督相州职权。

    而李世民把李泰留在身边,其实便已然含有废立太子的用意在内。

    李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和对魏王李泰的偏爱,也明白自己已经失宠,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当时的李承乾,不仅恶名远播、疾病缠身,而且上无太宗的信任,下无朝臣的支援,势穷运蹙。无计可施之际,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

    。。。

    李承乾曾经派人伪称李泰府中官属,向唐太宗呈递“亲启密奏”,指控李泰种种罪恶,不料,太宗发现其中有诈,下令捉拿告密之人,要求将事情追查到底。

    告密计划落空以后,李承乾又派亲信纥干承基等人暗杀李泰,结果又没有得手。

    于是,李承乾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阴谋发动政变,迫使太宗退位。

    驸马杜荷对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发生变化,应立即用行动响应,你只要声称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自前来探视,我们的谋略就可以成功。”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紧锣密鼓地策划政变时,太宗第五子齐王,也就是那个跟李佑同名的皇子反于齐州。李承乾闻讯后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太子宫的西墙,距皇宫只不过二十步,跟我共同创造大业,齐王怎能相比?”

    齐王佑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在审问谋逆案件时,牵连到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

    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在传讯时,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

    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

    这个专门法庭几乎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可见太宗对调查太子是否谋反一事的重视。

    专门法庭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太宗问侍从官员说:“怎么处置李承乾?”没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太宗接受了这个建议。

    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七将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没多久,便猝然死去。

    。。

    当然,这些都只是历史,李佑没有到这是人命如草芥的大唐时的历史走向,可是现如今李佑来了,那么李承乾还会在走以前的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带着现代去大唐简介 >带着现代去大唐目录 > 第252章 金满楼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