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皆是脸色不好看起来。</p>
按照明朝的制度,奏折应该是先交给通政司,然后由通政司递交内阁,内阁给出处理意见,将处理意见贴在折子上,这一步就叫票拟。</p>
然后再将奏折递交给司礼监,同意就批复,然后交还内阁,内阁在交给相关部衙,这一步叫批红。</p>
不同意,就直接打回去重新票拟,或者是直接留中不发。</p>
现在这命御史竟然跳过内阁和司礼监,直接在朝会上向陛下上书,这是什么意思?</p>
朱由检想了想,也是明白过来,心道:“看来,这份奏疏应该是和内阁以及司礼监有关。”</p>
心里有了猜测,朱由检面无表情的对这位官员说道:“你直接读出来吧。”</p>
“皇上,这......”</p>
听到皇上让自己读出来,这位御史顿时有些麻爪了。</p>
“皇上,这是监生胡焕猷的折子,臣来读是不是有些不合适?”</p>
朱由检没有说话,只是冷脸看着对方。</p>
王承恩在旁低声道:“皇爷,此人名叫杨维桓,都察院御史。”</p>
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被杨维桓听到。</p>
后者脸色骤变,无奈只得翻开折子开始朗读起来:“学生胡焕猷,冒死进谏,内阁大学士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攀附魏逆,曲意奉上......”</p>
到底是国子监的监生,一篇文章写的洋洋洒洒,花团锦簇。</p>
不过,朱由检却是听的一头雾水。</p>
想想也是,一个现代人想要听懂古代的文言文,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p>
幸亏旁边有王承恩,随着对方的逐句翻译,朱由检总算是弄明白了。</p>
等杨维桓念完后,朱由检冷笑道:“好家伙,这是要将我大明内阁一锅端。”</p>
顿了顿,他又看向黄立极问道:“首辅,折子里的这些罪名,你可认?”</p>
黄立极当即跪拜道:“皇上,臣冤枉!”</p>
“首辅,朕的记性不是很好,犹记得太祖好像说过,不许生员议事吧?”</p>
闻言,黄立极猛地抬头道:“陛下烛照万里,太祖当初确实是这么说过。”</p>
“那就按律处置吧。”</p>
不等众人答话,朱由检起身,伸了个懒腰开口道:“朕乏了 ,今日就到这里。”</p>
说完后,直接走下玉阶,径直离开了奉天门。</p>
王承恩见状,忙是朗声喊道:“退朝!”</p>
说完后,赶紧追了上去。</p>
一炷香后,乾清宫,东暖阁。</p>
“臣魏忠贤(许显纯)拜见陛下!”</p>
两人进入东暖阁,立即大礼参拜道。</p>
朱由检此时已经换上了便服,仰躺在一张躺椅上,闻言,摆了摆手道:“免了。”</p>
等两人起身后,朱由检也坐直了身子,一脸严肃的对魏忠贤说道:“知道朕为什么不远万里,调秦良玉去张家口吗?”</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