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俊这样的无党派官员无动于衷。</p>
东林党不发声,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赞同崇祯不征收两饷和减免赋税的说法,而是他们向来与内阁和浙党、楚党、齐党不对付,所以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声。</p>
至于无党派官员,也就寥寥数人,他们是否发声都左右不了朝局,是以只能保持沉默观望的态度。</p>
要说浙党、楚党、齐党为什么会跟着内阁附和?</p>
这都是党争惹的祸,浙党、楚党、齐党这三个小团体成立之初本是为了自保,应对东林党的打压。</p>
但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原则,这三个小团体自然而然抱团取暖,靠向了内阁,与东林党在朝堂上形成对立之势。</p>
至于东林党和内阁为何不对付?那就不得不提原本崇祯那倒霉催的亡国君。</p>
崇祯是庸碌,但他并不傻,自从他登基在东林党教唆下废除魏忠贤一党后,他也逐渐发现东林党把持朝政。</p>
所以便扶植了以温体仁为首的内阁与东林党互相制衡,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的官员又怎么入得了内阁。</p>
可悲的是崇祯压根就不懂制衡之道,一手扶植的内阁不但没能制衡东林党,反而让两方势力越来越庞大。</p>
无论是重新复起,如日中天的东林党,还是容纳了浙党、楚党、齐党的内阁,都隐隐有和皇权分庭抗礼的趋势。</p>
面对这样的朝局,穿越仔是否会妥协?</p>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崇祯坐回龙椅目光锐利的扫视着众人,冷笑道:</p>
“三思,有什么可三思的?”</p>
“过去朕就是想得太多,才把大明治理成如今这样。”</p>
“减免北地受灾行省的所有赋税,以及放弃征收辽饷、剿饷,朕已经三思过了。”</p>
“下朝后,内阁就给北地对应的各行省布政使司颁布政令执行吧!”</p>
崇祯话毕,以内阁为首的楚党、齐党、浙党官员依然弓着身子齐呼:“请陛下三思。”</p>
这操作着实让崇祯恼火,妈的,要不是碍于形势,真想现在就把这群老狗拖出去宰了。</p>
崇祯目露寒霜的在心里骂着,语气也变得更加森冷:“怎么,你温体仁这是要带头抗旨,造朕的反?”</p>
崇祯森冷的质问让温体仁不由心下一凛,没有再继续僵持。</p>
虽说内阁有着巨大的权力,但也还没有到敢直接在朝堂上和皇帝对着干的地步。</p>
偶尔顶撞一下皇帝没什么问题,但要是和皇帝死扛,那就是不明智了。</p>
能站在这的哪个不是聪明人,况且皇帝要减免赋税,放弃征收辽饷、剿饷,说到底也没有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为此和皇帝死扛不值得。</p>
是以刚刚还叫着三思的一群人当即改口齐呼:“臣等纵死不敢。”</p>
众人话音一落,内阁首辅温体仁适时接过话头:“陛下息怒,既然陛下执意要放弃征收两饷和赋税,那老臣自当遵循陛下旨意,全力配合。”</p>
见尘埃落定,无需自己再出马的左都御史张捷当即跨步而出,高呼道:“吾皇圣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