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封大典。</p>
朕决定学习唐高祖,禅让帝位于太子,着礼部挑选吉日,待皇子全部到京,即安排登基大典,太子册封大典不办,但诏书依旧即日布告天下。</p>
朕退位为太上皇,迁出养心殿,退居永寿宫,着有司即刻筹办太子登基大典等事宜,昭告天下,此后百官需尽心辅佐,使我大明永昌!”</p>
朱元璋选择了退位!</p>
与其占着帝位让朱权不爽,不如放权放得干脆些。</p>
本来朱元璋只打算册封朱权为太子,但是朱雄英的事情爆出来之后,朱元璋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就彻底熄灭了。</p>
不想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朱元璋想享两年天伦之乐了。</p>
今年是洪武二十八年了,还有三年朱元璋就要驾崩,提前退位也算是临了给自己的帝王人生画上一段句号,也想做几年父亲和爷爷,而不是皇帝了。</p>
“臣领旨。”礼部尚书恭敬应下,大局已定,不应又能怎么样呢?</p>
朱权这时候拱手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件大事,要请父皇圣裁!”</p>
朱权知道,那件事情必须要让朱元璋来办,不然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阻力,就让朱元璋最后在为大明王朝发挥一下余热吧。</p>
明初刚开国的时代,国力正盛,朱权可谓是直接得到了泼天富贵,不用扶大厦之将倾,也不用去那么费心的寻找人才。</p>
“什么事?”朱元璋敏锐的意识到了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p>
不然的话,朱权不会不自己决断的。</p>
“此事关乎我大明千秋基业,是阻止我大明传之千秋万代的大弊端!而且是父皇所定下的!”朱权直言道。</p>
这让朱元璋险些一个没坐稳。</p>
咱都让位给你了,你还要批斗咱?</p>
“你说!”朱元璋咬着牙说出这两个字。</p>
我倒要看看,咱为国为民,究竟哪条国策阻止我大明兴盛了。</p>
朱权回答道,“在父皇定下这条国策的时候,就注定了我大明三百年内必亡国!”</p>
这话一出,朱元璋拍着龙案呵斥。</p>
“放肆!你放肆!咱开国至今二十八年,河清海晏,四海祥和,歌舞升平,吏治清明,内有国策治邦,外有塞王定国!你敢说我大明三百年内必亡国!你今天说出个所以然来,还自罢了,否则,哼!”</p>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出后果,但那一声冷哼也表示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结束。</p>
朱权也没有跟朱元璋争辩,而是直接拿事实说话。</p>
“儿臣要说的便是大明奉养宗亲之策!儿臣知道父皇穷苦一生,希望儿孙过得好些,但是儿臣不是要阻止这件事情,而是父皇对儿孙好得有些过分了!父皇你可曾算过我大明宗亲俸禄的恐怖?可曾算过你的这条政策会成为我大明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p>
朱权想让朱元璋退位之前,帮自己把这件事情解决掉,这样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省去好多麻烦。</p>
更可以给朱元璋挽回一点圣明的形象。</p>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怒了,朱元璋从御阶上走了下来,来到了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