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p>
旁边的汪氏王妃低声问道:“王爷,真要放弃一切了吗?”她心中充满遗憾和不满。</p>
虽然身为女子,汪氏能体会到朱祁钰的苦楚,原因很简单:即便更换新君,也应该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孙若薇直接越过朱祁钰,未免过于草率。</p>
然而朱祁钰愤怒的声音出其不意:“休再多言!若再提这事,我会立刻上报朝廷,撤销你的王妃位!”</p>
他嗓音沙哑,灯光微弱但仍映出他的僵硬面孔。</p>
汪氏叹息道......</p>
在乾清宫内,孙若薇坐在高位,审视着递呈奏折的于谦,眼神深深而沉思。</p>
“他已经同意了吗?”</p>
纵然到了此刻,对于朱祁镰的行为,孙若薇仍然感到极度的失落。</p>
特别是在得知这些天朱祁镰一系列策划后,这份失落感越发深重。</p>
不过,再失望也是她儿子。</p>
眼下的情况,叫孙若薇怎能无动于衷?</p>
“皇太后,宣旨吧!”</p>
于谦缓步上前,跪下行礼,态度庄重,手中的奏章高举。</p>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看到这些奏章还有什么意义?”</p>
孙若薇瞥见于谦手中的文件,轻蔑的笑容闪过唇角问道。这正是她最忧虑之事——</p>
虽然朱祁镇眼下虽在瓦剌人手上,却尚未殒命。</p>
假如能够打赢这场战局,他们有把握通过和谈救回朱祁镇。</p>
然而,在所有可能的背后,关键因素在于朱祁镰的抉择。</p>
“陛下从未这般说过。”</p>
“但我知晓殿下曾在私下告知郕王,一旦战事结束后,将让他回归封地。”</p>
于谦毫不犹豫地转述了朱祁镰对于朱祁镇的私语。</p>
“回归封地?呵~”</p>
孙若薇摇头苦笑。</p>
于谦不懂朱家人脾性,孙若薇怎会不清楚?</p>
靖难之役中汉王叛乱的例子,那些血淋淋的警示犹在眼前。最近朱祁钧表现出的能力过于骇人。</p>
孙若薇也感受到一丝不寒而栗。</p>
藏匿锋芒十几年的人,会让他们轻易回归平淡生活?</p>
孙若薇不敢相信!</p>
“娘娘!”</p>
于谦起身,望着孙若薇直言:“局面至此,唯有深信!”</p>
“自陛下手信权阉之日起,我大明的下场已经注定!”</p>
“土木堡一役。”</p>
“这无疑是上苍对我大明之警戒:还有改正机会!”</p>
“假如您至今仍在忧虑,岂不是让我们的大明朝重复历代覆辙?”</p>
“娘娘!国有常君啊!”</p>
于谦的话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情感坚定。</p>
这些言语虽听来像在逼宫,但这正是他于谦的行事风格:皇上犯错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