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chap_r(); 谢诗语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疼爱,弟弟纵容,家里的其他人也把她当做手心宝,无忧无虑的长大。</p>
有几分的天真烂漫,但也很聪明。</p>
前不久刚刚高中毕业,知青办的人就找上门来了,说她们家两个孩子都到了下乡的年龄,必须要有一人下乡。</p>
配合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p>
这针对的意味太过明显,就没见过刚毕业就被找上门的。</p>
源头应该就是在谢建伟身上,也就是她爸,最近正在升职评定的关键期,估计是有人眼红了。</p>
原本想的是实在没有找到工作的话,孙秀英就把她的工作让给她闺女。</p>
但现在说什么都不管用了。</p>
必须得有一人下乡。</p>
而且,谢诗语也不希望接手妈妈的工作。</p>
她妈妈现在已经是罐头厂生产间的一名小主管了,她接手工作了话得从头干起。</p>
工资完全就不一样了。</p>
谢诗语的龙凤胎弟弟谢思轩从小就身体不太好,体弱。</p>
他还因为身体原因,晚上了一年学,明年才能高中毕业。</p>
身为姐姐的谢诗语毫不犹豫的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偷偷去知青办报了名。</p>
因着她是主动来报名的,知青办的也没有为难,让她自己挑一个地方。</p>
谢诗语知道堂哥谢思辰下乡的地方,之前有通过信,就在黑省哈市下的一个红旗公社。</p>
兄妹俩在一起也能有个照应。</p>
当机立断选了这个地方。</p>
最后,拿着补贴的七十块钱和几张票证走出了知青办。</p>
等家里人回来后一切都定下来了。</p>
孙秀英知道后抱着闺女大哭了一通,将背后举报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p>
娇养了十多年的闺女,只要一想到得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家,下地劳作,比剜了她的心还难受。</p>
泪止不住的流。</p>
但,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p>
这个年代,稍微有点差错,就会被举报。</p>
就连谢思轩也眼睛红红的,倔强也要跟着谢诗语一起下乡。</p>
最后,在谢诗语好说歹说下,才勉强打消了几分这样的想法。</p>
但是,他坚持每个月的零花钱都要给姐姐汇过去。</p>
谢诗语拒绝不得,只好同意。</p>
这也就有了今早去供销社抢布料的场面。</p>
因为下乡的地方太冷了,得做一床厚棉被和厚衣服才行。</p>
布票是家里人奶奶、大伯母、二伯母以及小姑拿过来的,就怕不够用。</p>
谢诗语感受着家人的温情,是从未有过的体验。</p>
整个人就像是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浑身都暖洋洋的。</p>
好像十多年的生活就是自己过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