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所以,东洋人为保自身利益,哪怕澳门近在咫尺,也不会轻易染指。</p>
萧光华抵港后,商业策略趋向保守,资产未大幅增值,但得以保值。</p>
而迁至澳门后,大胆起来,将手中大部分黄金抛售,购置新宅,投资购入数块地皮。</p>
随着香江沦陷,战火烧到南洋各国,大量难民涌入澳门,当地人口剧增,住房供不应求。</p>
萧光华靠着出售地皮与房租收益,收益理想,个人资产像滚雪球般攀升。</p>
东洋投降后,萧光华抛售澳门物业,重返香江,以独到眼光大量购入 “迫签纸币”。</p>
当初东洋人占领香江时,征用花旗总部大厦,从库房中抢夺大量未发行纸币。</p>
在没有一点保证金的情况下,威逼花旗银行高层等签署所有纸币,大肆采购物资。</p>
虽英国方面委托GM政府表示,宣称不承认该批纸币效力,公布其编号,添加暗号识别,但此纸币仍在香江及周边地区流通。</p>
香江沦陷期间,东洋人操控下发行的花旗纸币总额,高达近一亿港元。</p>
香江光复后,高层签署的纸币一度遭花旗否认,导致它的购买力远低面值。</p>
萧光华与少数有先见之明的人,趁机低价回收。</p>
后来,花旗银行为了维护声誉与港元信用,在四六的四月与英国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全力支持该批纸币效力。</p>
几个月后,香江立法局再次确认相关条例,使 “迫签纸币” 避免如东洋军票般沦为废纸的命运。</p>
经此一役,萧光华身价再度暴涨。</p>
四六年的秋,萧光华得知数位故友在上海生意兴隆,决定返程。</p>
因为萧秉钧就读香江大学的建筑工程系,未与家人同行。</p>
萧光华临行前,变卖部分物业,将剩余产业转至萧秉钧名下,并留几位佣人照料其生活起居。</p>
…</p>
…</p>
萧秉钧在床榻辗转反侧后,端坐书桌前,拿来钢笔与信纸,欲书一封家书寄给萧光华。</p>
信中,他对内地局势进行剖析,笃定G军将取得最终胜利,GM党必走向衰败。</p>
他力劝萧光华抛售上海产业,举家迁到香江。</p>
萧秉钧没有将将香江描绘成世外桃源,他提及,就算未来G军接管香江,全家可移民到欧美。</p>
家书写完后,萧秉钧审阅两遍,感觉润色。</p>
“希望父亲能听我的吩咐来香江。”</p>
国内的一些民众,都认为有美国撑腰的GM党能剿灭G军,即便渡江战役前夕,有许多人幻想划江而治。</p>
历史大势不可逆,不出半年,上海即将解放。</p>
再过九个月,华国将重新屹立世界东方。</p>
GM党虽能负隅顽抗一时,已难成气候。</p>
萧秉钧在香江大学读书三年半,再过半年即可毕业,压根不用去学校上课,写完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便可顺利拿到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