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在线阅读 第509章
    chap_r();    力,又省时间,用力少而收功多。

    所以,“避实击虚”是“胜于易胜”、“胜己败者”的具体体现,是孙子全胜思想在“伐兵”中的延续。

    必须看到,在战争中要实现“避实击虚”的原则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必须依靠指挥员的能动创造。

    孙子说得好:“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虚实》)只有正确地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多方面地采取“示形”之法,广泛地实施战场机动,才能使我方由虚变实,敌人由实变虚,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乘敌之隙,以石击卵,攻虚击弱,战而胜之。

    六、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要义的致人论在作战指导上,孙子提出了一个千古名句:“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虚实》)认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这是关于战争中争取主动权的最古老的表述。

    自此之后,许多兵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一命题。

    例如,《尉缭子·战威》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鬼谷子·谋》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唐太宗指出: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李卫公问对》)。

    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受制于敌,结果就只能是失败。

    孙子强调保持力量的强大优势,这是主动权的客观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看到,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又可以首接作用于力量的优劣强弱和主动被动的变化。

    因此,他十分重视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部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处于自由行动的环境之中。

    主动权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战争全过程的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丧尸末世,但我有武器进化系统简介 >丧尸末世,但我有武器进化系统目录 > 在线阅读 第5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