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5
他的人生经历摆在这。只跟规规矩矩的人为伍,注定不熟悉这世界的全貌;只有见识了各种极限玩法,才算真正走入社会。
当然,不会傻到己去铤而走险。而是隔岸观火,看别人怎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他主动接过手机,告知她己的研究结果:哪些是垃圾app,哪些是诈骗,哪些还算靠。甚至哪些软件也许以盈利,哪些一看就是烧钱创业的结果,不三个月准扑街……
“没找到卸载的方法而已。否则早就删掉了。”
林玉婵亲他一,教他删除垃圾app,只留个炒股软件,在信息页面里,看各交易所综合指数和大宗商品的实时行情。
苏敏官对那些不断闪烁变化的数字极其着迷。
“要是以前有这个就好了。”他兴致勃勃地说,“不用费心组商会,组织人手跑遍全国,就为抄几个价格……”
林玉婵突然想起什,心中啪的炸亮一个小灯泡。
“走,去玩。”
*
“广州七十二行总商会旧址”。
西堤码头对岸的海珠岛上,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小骑楼门,低调地竖着这个白底黑字的木牌。
参观免费。里面主要就是几块展板,说明这是广州最早的商业行会之一,曾为当地商人提供价格讯息、以及开会调解的场所,还曾参与过资助实业、倡导国货、募捐赈济等活动。1910年,因窝藏革命党,被清政府关闭查封,后来一直作为仓库和民房。近年改造时,发现天平、秤砣、钱币、算盘、以及革命先辈藏匿的枪支子弹等文物,于是区政府拨款整修,将其辟为小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敏官迅速扫完展览内容,淡淡道:“没听说过这个商会。”
林玉婵微笑。
现在的他当然没听说过啦。那是上海义兴商会做大以后,在广州地区开办的分支。随着电报的普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获取信息的难度降低,商会“传递情报”的功减弱,更多地承担了联谊和调解的责任。而在她卸任董事、苏敏官流亡美国之后,商会名称也几次更改。这个“七十二行总商会”,约莫是光绪末年才改的名号。
她还在捋时间线,忽然,苏敏官攥紧她的手。
“不要告诉我。”他低声说。
林玉婵也低声问:“你猜到了?”
他眼睫轻闪,嘴角扬着似有似无的笑意,故意摇摇头。
“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对他来说,未来还有无限的。他宁己一块一块地拼图,从碎片里寻找模糊的希望,也不愿让别人把现成的蓝图铺到己眼前,告诉他该迈哪条腿。
林玉婵花了几分钟,理解他的心思。
“那得买张票去上海。”她离开博物馆,顺手扫码,往他手里一杯玫瑰盐奶盖抹茶,笑道,“那里肯定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东西。”
苏敏官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问她:“路上要几天?”
林玉婵抿嘴笑,让他猜。
苏敏官轻轻白她一眼,不太熟练地打开手机,使用万的搜索。
不过搜了十分钟,他的表情逐渐焦躁,终于端不住,向她请教。
“怎所有码头都没有客船?”
林玉婵扑哧一声,抱着他笑得花枝乱颤。
“因为大家嫌坐船太慢,”她打开12306中国铁路网,“宁愿走陆路。”
苏敏官盯着那一串串密码似的数字,心头默默换算,眉尖拧起来。
“你没看错。”林玉婵教他看时刻表,“广州南到上海虹桥,最快6小时38分钟,当日即到。不过票价比较贵,二等座要800元。如果你要省钱,也以选择在硬座上呆20小时,车票只要200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