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6)
忙,林墨不相信楚云闲和卓元青交好,会不知道这个问题。
楚云闲颔首道:梁君末和我说过,但是他并不希望我去带兵。而且我也觉得煜王府的位置太微妙,我不适合去。
军队的问题梁君末说过,卓元青和赵钦河说过,那几个小辈同样说过。楚云闲听在耳中记在心里,这些天也在物色合适的人选。虽然薛倾不着调,但在这方面还算有悟性,加以培养可以委以重任。另外就是杨一,进退有度,也可去参军试试。前提是看梁君末舍不舍得放人,毕竟杨一在王府多年,大家还是有些感情。
君末不同意你去?林墨有些诧异,以楚云闲的才能,让他去带兵能有效缓解戚国军队现在面临的问题,梁君末怎么会
你可别告诉我是他不希望你上战场,怕你受伤。梁君末可以说是楚云征和林墨看着长大的,林墨还不至于疑心他不信任楚云闲,稍微一想就猜到梁君末的真实想法。古来征战几人回,梁君末会这样想倒也无可厚非。
林墨猜的很准,楚云闲端起茶碗掩去嘴角的笑意。梁君末对那个位置没有想法,他也没必要去争兵权为他护航。等事情结束,一起去退隐江湖也不错。
君末能够这样为你着想的确难得,不过我要说的是你可以不上战场,但军营你得去。君末到底是戚国的王爷,这里是他的故土。他能让你离开南国没有后顾之忧,你也应该帮他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林墨道:你现在训练军队不会引来猜忌,对你们两都没有害处,等有人不满立刻抽身而退便好。
梁君末现在还能掌控戚国,就算楚云闲带兵,也没人敢多言。等小皇帝独自掌权,有人提出异议,楚云闲没有实权并不触及那些世家的利益,亦可在梁君末的保护下全身而退。梁君末不慕皇位,珍惜兄弟情分,楚云闲帮戚国等于帮他。
林墨说的这个问题楚云闲之前考虑过,带兵并不是问题。不说训练全部的士兵,抽出几千人训练一只精兵用于突袭,给军队一个参考的例子也好。戚国行军作战过于笨重,不够灵活,这点上次在丹阳城楚云闲就有所察觉。比起带兵,他更想让戚国军队来次改革。不过这个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他一个外来人不好多言。
你不方便说的事情有君末,有赵将军,不必顾虑太多。知道楚云闲心中的担忧,林墨出言宽慰。比起南国的勾心斗角,戚国内部稍微和谐一点。
那我回去和梁君末商量,做个章程出来给他。楚云闲心里觉得这件事情可行,他也想帮梁君末分忧,不希望只能躲在梁君末的羽翼下,让他一味的保护自己。
楚云闲送林墨回去已经是下午,梁君末早早在院子里等他,看见他们回来,三步并作两步上前。
林墨笑着打趣,说他几个时辰不见楚云闲就像几年不见一样,自己都不忍心看他们分离。梁君末被说的不好意思,拉着楚云闲的手,一直在笑。他现在是比情窦初开的小子还要情窦初开,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和楚云闲腻在一起。
这个人维持这个嘚瑟的样子已经一上午,楚云闲连给他个嫌弃的眼神都嫌多余。两个人在林墨住所用过晚膳才回去,一路上梁君末都兴高采烈,喜不自禁。
楚云闲把林墨和自己说的话告诉梁君末,问他有何看法。带兵不是楚云闲一个人能决定的事,他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
梁君末闻言默不作声,楚云闲看他一眼,见他蹙眉抿唇,以为他是不高兴。楚云闲征战多年,的确对战场有所眷恋,能重新回到军营,他心里自然高兴。但如果因为这事让梁君末不喜,他不会坚持。
我之前说的隐居一事,逸之意下如何?梁君末忽然问道,说的却是一件毫不相关的事。
楚云闲一愣,许是没有反应过来,脱口道:能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好。
不管是江湖是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