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通过自己,给自己加辈!
《浑天宝鉴》共有十重,每一重都是对天地自然大道的一种阐述。 其中第一重名为白云烟,可蒸烟灼热沸腾,弥漫如瘴,蔽人眼目,扰乱敌人,看起来,只是一种障眼法,但实际上,这是对大自然之中“云”之道的一种运用,并非是单纯的对敌手段,其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道。 此时此刻,在北冥子的面前,他悠悠开口。 属于白云烟的奥义被其说了出来。 最初的时候,北冥子不以为意。 他是谁? 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几个老友之外,没有人可以与之论道。 只能说,道家天宗这份目空一切的骄傲是一脉相承的。 从北冥子到赤松子,再从赤松子到晓梦。 然而,在余启讲到精妙之处后,北冥子开始认真了起来。 他一脸严肃,聆听起了余启讲述大道。 云之道讲完之后。 余启继续开口,属于《浑天宝鉴》第二层的玫霞荡之后,云之道进一步升华,让北冥子越发在意了起来。 如果说白云烟取云为清,清气上升而驭云控雾而得名,那么玫霞荡,则是取霞为热,热衍霞光而绕荡卸力之意,是对云之道的进一步运用。 在其中,更是蕴含着部分风之道。 风与云,两种聚散无常的力量,在其中凝结为一。 道法自然,在道家之中,藏着很多通过参悟天地自然而创造而出的绝学,那些绝学的存在,无一不是道家先辈之心血。 而此刻,北冥子在这里,又听闻了一门绝学。 以随处可见的云霞为道,对天地的另一重运用。 他听得如痴如醉。 就在这个时候,余启忽然又戛然而止。 “后面的呢?” 北冥子回过神来,向着余启下意识的问道。 “没有了。” 余启摊手。 “这门武学,我目前也只掌握了两重而已。”他也没有隐瞒,如实回答。 “好精妙的武学。”北冥子发出了如此感慨,“不知这门武学叫什么名字?” “浑天宝鉴!” 余启说出了其名字。 北冥子眸光闪烁,确定自己没有听闻过这门绝学。 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虽然并非完整的《浑天宝鉴》,但这前两层的《浑天宝鉴》,仍旧是让北冥子看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大道,换言之,在现阶段,北冥子欠了余启一个人情。 人情债难还。 所以,北冥子让余启加入道家的言语,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用行动,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那柄天宗的名剑秋骊,被北冥子拿了过来,交给了余启。 北冥子还在一旁给余启讲述了不少东西。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转眼之间,余启就在这道家天宗之上,住了月余的时间。 盖聂的话,在卫庄体内六魂恐咒被解除之后,就已经带着卫庄离开了道家。 只有余启一个人留在道家之中。 这一个月的时间,余启除了研究天宗的名剑秋骊之外,更多的时间,都是用在了和北冥子论道之上,偶尔赤松子也会参与其中。 多年下来,余启所掌握的东西实在太杂了。 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穿越者的缘故,可谓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北冥子实力高深莫测,其见识广阔,但在余启的面前,却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一个月的相处,他对余启的称呼也是一再转变,最后称呼起了余启为道友。 在刚登山之时,盖聂是北冥子的晚辈,和赤松子同辈,余启作为盖聂的朋友,自然也是算作和赤松子同辈,要比北冥子低上那么一辈。 这当然是让余启有些不满。 做人还是得靠自己,所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让自己的辈分给加倍了起来。 起初的时候,在师尊称呼余启这个年轻人为道友的时候,是让赤松子有些不满的。 但在他有幸听闻几次余启和北冥子论道之后,他也是心服口服了起来。 聚散终有时。 一个多月的时间,余启心底的疑问已经彻底解除了。 对于如何将功力导入元精石之中,他已经有了想法,接下来就是需要慢慢尝试一二了。 唰! 手中的秋骊剑被其甩出,落在了北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