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皇的衣带诏!准备起兵!【4600】
鱼肉,任人宰割! 天皇可没有什么羽林卫、御林军。 总不能指望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卿来保护天皇吧? 天皇若是离开京都,那他遭遇何等意外都不足为奇! 其次,打从许久以前起,民间就一直流传着“长州与尊攘派公卿相互勾结,暗中挟持了天皇”的阴谋论。 不同寻常的行幸地点和时间,再联想到这则阴谋论…… 被攘夷战争逼得走投无路的长州尊攘派决定剑走偏锋,挟持天皇去长州,进一步加深对朝廷的控制,借此获得号令全国的特权——这么一想,一切就变得合理起来了! 退一步来讲,此则阴谋论的真假虚实,先暂且不论。 有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尊攘派并没有那么尊敬天皇。 尊攘派的部分成员——主要以中下级成员为主——因为皈依者狂热或是别的什么原因,确实是很敬爱天皇。 可是,尊攘派的顶层人士,比如高杉晋作、桂小五郎、三条实美等人,并不如其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爱戴天皇。 换言之,在“如何看待天皇”的这一问题上,尊攘派高层与佐幕派高层是一致的——视天皇为工具! 只要劫持了天皇,长州就能像三国时代的曹孟德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是以天皇的名义对外公布:天皇是自愿来长州的,我们并没有强迫他。 接着,再继续以天皇的名义来号令天下诸侯,找幕府的麻烦,反复谴责幕府,甚至剥夺德川氏的征夷大将军的官职。 反正天皇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大可随心所欲地操纵天皇的言论,想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 事实上,天皇是死是活,京都士民们打心眼里觉得无所谓。 说白了,打从几百年前起,天皇的实际定位压根儿就不是一国领袖,而是衍圣公般的存在,就只是一个文化符号。 哪怕是生在天子脚下的京都士民,他们的日常生活里也压根儿没有天皇的影子。 在野心家和政治家的眼中,天皇是很好用的工具。 可对平民而言,天皇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衍圣公是死是活,关他们屁事! 死了的话,或许更好。 因为这样还能给他们带来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较于天皇的去留与生死存亡,京都的士民们更关心长州的尊攘派会不会烧掉御所——这才是事关他们的生计的紧要大事! 天皇的御所并不如江户城、大坂城和二条城那般,是一个城墙壮阔、拥有护城河的坚实堡垒。 御所的围墙很矮,随便架个扶梯就能翻进去。 此外,御所距离附近的住宅就隔着一条大街。 一旦御所失火,劲风一吹,无数火星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四面八方。 届时,大半个京都都会有被烧为一片白地的危险! 论人口密度,京都可不输江户、大坂。 京都可承受不起失火的代价! “以讹传讹”素来是民众的拿手好戏。 随着“挟持天皇,火烧御所”的传闻的不断传播,渐渐的,开始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版本。 长州不仅要挟持天皇,还要挟持朝廷的全部公卿! 长州不仅要火烧御所,还要在京都四处放火! …… 类似于此的似真似幻的消息,不胜枚举。 近日里,京都的空气里始终弥散着紧张的气味。 恐慌的情绪如瘟疫一般,散播至京都的每一处角落。 极个别地方甚至引发了抢米风潮。 青登和松平容保不得不一起出面,发布联合声明,安定京都民众的情绪。 对青登来说,这倒是一个增添巡町人手的不错理由。 于是乎,在青登的授意下,新选组以“保障治安”为由,加派了巡町的人手。 明面上是保护京都,实质上是为了防范冈田以藏的偷袭。 土方岁三不愧是青登的左膀右臂。 青登将“调整岗哨数量和巡逻队规模”的任务交付给他后,他便拿出雷厉风行的势头,将此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经过他的精密调整,新选组目前的岗哨数量和巡逻队规模全都翻了一倍以上! 几乎每一处交通便利的地方都设有一座岗哨。 几乎每一支巡逻队都有至少四十名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