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改名狂魔
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出自班固《白虎通·日月》。” “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出自《晋书·天文志》。” “我们只是古老,不是傻子。”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所以在更改政区地名时大量采用粉饰太平的吉祥词汇。 郡级的如东郡改名“治亭”,桂阳改名“南平”,南郡改名“南顺”,犍为改名“西顺”,右北平改为“北顺”。 县级的如槐里改名“槐治”。 安陵改名“嘉平”,平陵改名“广利”。 博阳改名“乐家”,锺离改名“蚕富”。 房子改名“多子”,复阳改名“乐岁”。 东武改名“祥善”,望都改名“顺调”。 唐县改名“和亲”,秺县改名“万岁”等。 无一不是大吉大利的词汇。好像地名改得吉利一些,新朝就会国运亨通,万岁万万岁了。】 【然后又因为王莽是儒家圣人,张嘴便是满口仁义道德。】 【嘴上说说还不够,还要通过更改地名来加以标榜。】 【如敦煌郡改名“敦德”,河南郡大尹改名“保忠信卿”。 左冯翊征县改名“汜爱”,九江郡历阳改为“明义”。 沛郡城父改为“思善”,琅玡郡临安改为“诚信”。 邞县改为“纯德”,武乡改名“顺理”。 西河郡徒经改为“廉耻”,会稽郡乌伤改名“乌孝”。 剡县改为“尽忠”,北海郡瓡县改名“道德”。 柳泉改为“弘睦”,东莱郡东牟改名“弘德”。 临淮郡下相改为“从德”,淮阴改名“嘉信”等,真是不胜枚举。】 【如果单从地名看,中国历代各王朝的道德水平没有比王莽新朝更高的了。】 ———— 东周。 儒家众人没有继续抄录,这实在没有半分价值。 “呱呱呱……”黑色乌鸦飞过。 恰如孔子的心情一般。 “俺这是做了什么孽啊……” ———— 【新朝革了汉朝的命,所以他在更改地名时也要以反代正,用地名的反义字把原名倒过来。】 【如齐郡的西安改成“东宁”,西河的圜阴改成“方阴”。 辽东的辽阳改成辽阴,中山国的曲逆改成“顺平”。 沛郡的符离改为符合,广平国的曲周改成直周。 玄菟郡高勾骊改成下勾骊,会稽郡无锡改成有锡。(PS:高句骊就是高句丽。) 魏郡即裴改为即是,东平国无盐改为有盐。 亢父改为顺父,泰山郡刚县改成柔县。 上党郡谷远改成谷近,上谷郡沮阳改为沮阴。 右北平夕阳改为夕阴,胶东国即墨的墨,古代是一种刑罚名,所以改成即善。 总之,方的改成圆的,高的改成下的,曲的改成直的,阴的改成阳的,远的改成近的,刚改成柔,无改为有,以示新朝要和汉家对着干。 偶尔也有改得好的,如东昏改为东明,以后流传下来了,这是极个别的例外,其他都是短命的,新朝完了,倒过来的地名也就作废了。】 ———— 【又喜欢是用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原名,有的是以今字代古字,有的是以古字代今字,有的是以今字代今字。 如东郡发干县改为戢盾县,“干”是盾的古名,发干是把盾拿出来的意思,戢盾是把盾收起来的意思,发和戢意思相反,干和盾却是异名同实。 又如周承休改为嘉美,美是休的今译。魏郡武安改为桓安,“桓桓”是古人描述“威武貌”的形容词。 此外如陵改为陆,竹改为笃等等,都是有意卖弄“学问”的文字游戏。】 ———— 大明,北京。 “老和尚,真改了这么多?” 朱棣对王莽的事迹了解只是史书寥寥几笔,朕知道他改名,没想改了这么多。 “陛下,后辈说的有些臣知道,有些臣不知道。” “还有些臣知道的,但后辈可能省略并没有说出来。” “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困惑,实在是太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