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骚操作。
名字带有光、义,改。】 【弟弟赵光美,改名为赵廷美;北宋名将杨光美,改名为杨美;名将李怀义改名为李怀忠等等。】 【书籍改也是常规操作。】 【但他连地方的名字,都不准带光和义,你说这不是吃饱撑的吗?】 【义阳军改为信阳、彰义军改为彰化、义兴县改为宜兴、崇义军改为崇信等等。 据清代学者钱大昕所着《十驾斋养新录·避讳改郡县名》记载,当时至少有26个地方改名。】 【“义士”这个词古已有之。 出自《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宋太宗继位后,“义士”被改为“信士”,据清代着名藏书家翟灏所着《通俗编.释道》记载“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同音字也要改,有一个官职叫做:谏议大夫。 就是因为跟这'议'跟'义'同音了。 赵光义就把这个官职,改名为:正谏大夫。】 ———— 大秦,咸阳。 “是有些过分,但还在情理之中。” “也谈不上什么骚操作吧?” ———— 【但是吧,改就改吧,在继位第二年赵光义又把自己名字改为单字“炅”,并且下诏“诏除已改州县、职官及人名外,旧名二字不须回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你闹着玩呢?】 【你这图啥?】 【先折腾一遍,然后又折腾一遍?】 大秦,咸阳。 “朕刚才什么都没说。”嬴政看向几人。 刘季行礼。“儿臣只听了天幕言语。” “不知父皇刚才有何教导?” “儿臣专心聆听天幕,未曾听到父皇教诲,请父皇治罪。” 扶苏望着刘季,乃乃的,都是知识啊,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怪不得人家能当汉高祖,我只能自杀。 ———— 【现在又需要重新避讳“炅”字,但这个字比较冷僻,使用少。】 【如果只是这样,勉强可以说他做了一件好事,但……】 【据《淳熙重修文书式》记载:宋太宗改名后,与“炅”发音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共有17个需要避讳,例如炯、颎、耿、憬等等。】 【拾柒只能说,有病就快去治。】 ———— 大唐,长安。 同为太宗,李世民觉得赵光义实在是把太宗称谓拉的太低了。 君不见汉太宗,朕唐太宗,朱老四的明太宗,个顶个的能力强,长得帅,能文能武。 怎么到了宋朝成了这副德行? “赵光义必是残民害民之君!”魏征嘟嘟囔囔的声音响起,李世民示意他解释解释。 “陛下,避讳是否需要重新登记户籍?” “不避帝王讳算不算大不敬之罪?” 魏征仅用两句反问便回答了李世民。 “是啊。”李世民感叹了起来,朕虽然是富贵人家的出身,但朕也是一仗一仗打起来,朕也曾治理各地。 官吏盘剥百姓的手段,朕是亲眼见过的。 就拿这避讳改名来说,登记户籍的胥吏不收你一笔钱财你能过得去? 普通百姓仅在申请这一流程就被卡的欲仙欲死。 更莫说若是官员想要收拾富贵人家,你要没有一点背景,官员只需一句大不敬之罪,就可破家灭门。 连上京告御状的机会都没有,能到县丞门前都实为大不易之事。 ———— 【教员对赵光义的评价: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言过其实,无能之辈。】 【拾柒觉得完美符合赵光义的一生。】 【接下来进入赵光义“戎马征战”创建“铁血大宋”风气的一生。】 ———— 幽冥之地。 大宋联席会议。 “开战,和他们开战!”赵光义在自己的位置上叫嚷着。 李清照无奈的用力拍了拍桌子。 “安静!” “安静!” “赵光义先生,你再扰乱会场秩序,我只有请你出去。” 赵光义怒发冲冠:“你个小女子,居然敢直呼朕的姓名,朕是大宋太宗,这是朕的大宋,不是你的。” 李清照示意安保部负责人——真怒发冲冠——岳飞将赵光义叉出去。 “太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