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一~十四
之提婆品一卷,奉献于佛尊之前。当是时也,于苍松翠柏之下,培植善根;又有潮水涌翻之音,漫和梵歌。弟子辞北阙八日,虽冷暖之候变化无多,凌西海之波实乃二度,当知与本社机缘非浅。朝朝祈祷之客不一,夜夜参拜之客无数,虽显贵归依信仰者众多,而上皇亲来参拜,前所未闻。惟后白河法皇创此先例。嵩山【10】之月前,汉武未辨和光之影,蓬莱之云底,天仙亦徒隔垂迹之尘。仰祈大明神,赐法华真经,鉴照吾之丹忱,赐予感应,是为至幸。

    治承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太上天皇【11】

    且说平家诸人,出了九重帝都,远赴千里东海,是否能够平安返京实属难料。征途中,或露宿山野荒地,或寝卧于高峰之苔;翻山渡河,非止一日,十月十六日终于进抵骏河国清见关。出京三万余骑,沿途又召集了很多军兵,到这里时已有七万多人马。前锋已经抵达蒲原、富士川,后队还在手越、宇津屋一带。大将军权亮维盛将武士大将上总守忠清召来,十分自信地说道:“依我看,翻过足柄山,就可以在坂东开战了。”上总守答道:“从福原出发的时候,入道公就命令将作战的事交给忠清,依我看,坂东八国的军兵都归附于兵卫佐了,总共人马有几十万,我方虽有七万人马,都是从各国征集来的,人马都十分乏困,而且伊豆、骏河应该来的军兵还没有来到,还是先陈兵于富士川前,等待我方军兵全都来到才好开战。”维盛听了,没有办法,只好暂缓交战。

    且说兵卫佐翻过足柄山,已经进抵骏河国的黄濑川了。甲斐和信浓的源氏也奔集而来,在浮岛海滨汇合一处,总共约有二十万人马。常陆国的源氏佐竹太郎,派了一个杂役持信送往京都,在途中被平家前锋上总守忠清截获,夺过信来拆开一看,原来是给妻子的,倒无什么妨碍,就还给了他。问道:“兵卫佐的兵力有多少?”“这八九天,大路上士兵络绎不绝,田野、海边、河畔,到处都有武土。我们这样的差役,只能知道有四五百到一千的数目,再多了也弄不清了。也许多些,也许少些,说不出个准数来。昨天在黄濑川,听人说源氏有二十万人马。”上总守听了叹道:“唉,大将军【12】行动迟缓,真是可惜。假如我们早一点起兵讨伐,翻越足柄山,向东国进兵的话,畠山一族及大庭兄弟一定会归附我们了。他们到我们这边来,坂东便不至于象风催草木一样归顺源氏了。”虽是后悔,但也无济于事了。

    大将军权亮少将维盛又把熟悉东国的长井斋藤别当实盛叫来,问道:“象你这样善射的人,东八国能有多少?”斋藤听后冷笑:“看起来,主公将实盛看成是能射长箭的人了,我只能射杆长十三把【13】的箭。实盛这样的射手,在东国不计其数,他们的长箭,没有少于十五把的;个个善使硬弓,那弓要五六个壮汉才拉得开。这样的硬弓射手,可以轻而易举地射透二三层铠甲。每一个大名【14】,至少也有不下五百骑人马;人一到了马上就不会掉下来,马无论走到怎样的险处也不会跌倒,他们打起仗来,不管父亲死了,还是儿子死了,全然不顾,飞马越过继续拼杀。西国人打仗,父亲死了要守灵供养,等忌期满了才能出征。儿子死了,便心疼得不能再打仗。军粮不足,就春种秋收之后,再去打仗。夏天嫌热,秋天怕冷,不愿作战。东国却全然不是这样。甲斐和信浓的源氏熟悉这里的地形,会从富士山腰绕到我军之后也未可知。我这样说也许会灭自己威风,其实不然,作战不在兵力多寡,而在于善用计谋。我要说的只是这个意思。实盛这次出征,已经下了决心,决不再活着返回京城。”平家的武士听了,全都吓得瑟瑟发抖。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源平两家约定明天在富士川交战。到了夜里,平家军兵向源家阵地望去,只见到处都是火光。原来伊豆、骏河两国的黎民百姓,害怕打仗,大多逃进林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家物语简介 >平家物语目录 > 十一~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