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己巳之变
袁崇焕的恩师孙承宗来到京都牢房时,只见那张“顶天立地”的条幅醒目地挂在墙上。
“崇焕!崇焕!”孙承宗人尚未至,先行呼叫起来。
正在伏案书写诗文的袁崇焕闻声而起。
“崇焕!”白发苍苍的孙承宗破门而入。
袁崇焕见是孙承宗,连忙跪拜:“恩师前来探监,请受学生一拜!”
孙承宗扶起袁崇焕,然后举目看了牢房,不禁怆然而泪下:“你受冤苦了!”
“学生不才,愧对恩师!”袁崇焕看着风尘未洗的孙承宗,不禁诧异问道,“先生不是移镇蓟门去了吗?怎来探望学生?”
“皇上特诏赴京,皇命所托,要老朽前来狱中!”孙承宗一副焦虑万分的神情,“崇焕,京师危急,国难当头,大明江山摇摇欲坠,你遭受冤屈,身陷囹圄,是非曲真待驱逐满夷之后自有定论!老夫求你为一信,发出手令,尽快召回祖象升回兵关内,卫戍京师!”
“恕学生难以从命!”袁崇焕一向敬重师长,袁崇焕之所以能从宁远的一名小吏跃为蓟辽督师,也是孙承宗全力举荐的结果,故此他对孙承宗历来言听计从,可是今天,他未及多想,便一口拒绝!这也是大大出乎孙承宗的意外,沉默少许,袁崇焕为缓和一下情绪,他目视着孙承宗焦急的面容,“学生现在是狱中囚犯,何以有权下令调动兵马?皇上敕旨,祖象升敢不遵旨而行?”
“祖象升若是遵旨而行,还用老朽来到狱中相求?”孙承宗言词十分恳切,“崇焕啊,眼前救国要紧,当应舍弃个人!我深知你终生敬效岳武穆,现在正是余下置之不顾,唯有精忠报国啊!”
孙承宗深知袁崇焕的为人,深知袁崇焕一生崇敬的楷模是岳武穆,也深知其母壮烈自焚以激励袁崇焕精忠报国,所以他特意点出岳飞来激发袁崇焕。
袁崇焕听后,果然面色严峻,手在颤抖,内心在激烈地斗争,但过了一会儿,袁崇焕仍强抑激动,决绝道:“请先生谅鉴,学生身为囚犯,无职无权,此事断不可为!”
“崇焕,身为大明臣民,你能忍心看着大明江山易色吗?满桂、孙祖寿和四万将士已经蒙难殉国,难道你能忍心看着京师百姓遭辫子兵蹂躏,自己情同手足的袍泽将士再为刀俎吗?”
孙承宗也激动起来,他目视袁崇焕,喉头发噎,一声苦求:“崇焕!权当老夫个人求你了!”说着扑地倒身跪下。
“先生快请起!”袁崇焕连忙扶起孙承宗,他受不了白发苍苍恩师的跪请,他痛苦地凝思片刻,毅然决然地长叹一声:“罢了!既然恩师下令,学生当应照办!请先生稍等片刻。”
袁崇焕走向桌前,提笔行文,挥就一纸书信,折好递给孙承宗:“请先生拿文去,召回祖象升吧!”
孙承宗接过书信:“崇焕,你为国为民又立大功啊!”
袁崇焕苦笑着摇了摇头:“先生!象升如若不回,学生尚能活命;象升如若召回,恐怕回兵之日,就是我袁崇焕必死之时!”
孙承宗一怔,不解地问:“崇焕,此话怎讲?”
袁崇焕淡淡一笑:“先生!祖象升抗拒皇命,屡召不回,现在我人在狱中,竟能一纸调兵,皇上本已猜忌学生拥兵过重,危及皇位,还能容忍一个囚犯压盖天命而犯上吗?”
孙承宗听后,恍然大悟,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后悔,他递还信件:“老朽糊涂!这封信断不能写!我也不该来劝你写这封‘送命书’!”
“不!”袁崇焕是个掷地有声、顶天立地之人,已经作出的决定,断然不会悔改,“先生说得对呀!救国要紧,当应舍弃个人,余下置之不顾,唯有精忠报国!先生快去调回象升吧!报效国家,何惜个人?”
“崇焕!你的侠胆仁义,报国之心,可昭告三地!”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