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吴福线
第一防线:第8师、第14师占领吴淞江南岸的南邵渡一线,第154师、第159师、第160师占领吴淞江北岸、港田里、正仪镇、北道泾、傀儡湖一线及对吴淞江的警戒,第44师、第76师283旅、第32师、第98师占领巴城镇——陈塘墅——古里村一线,但第44师、第76师288旅,须等到昆山支阵地奉命撤退后,方开始转移,第60师、第18师、第56师、独立第34旅、第40师、第76师欠288旅在领古里村、梅里镇、浒浦镇一线及浒浦——耿经口至福山镇间负责江防。
第二防线:第107师,平望至北坎镇间地区;第87师、第3师、第58师负责防御北坎镇——同里镇——朱家浜——车坊镇——吴淞江南岸地区,第57师在跨塘——唯亭间地区部署防御,第53师控制在沙湖——塘浦村——斜塘镇间地区,第133师部署在相城镇——昆城湖间地区;第67师、第11师负责莫城镇——常熟城间地区的防御,第171师、第173师、第174师、第176师必须等到昆山支阵地奉命撤退后,方才可以向常熟——萧家桥间地区撤退,第15师、第105师负责萧家桥——福山镇间地区的防御,第18师、第46师部署在浒墅关附近地区;
两翼军的作战地境划分为陆家港、平望镇、陶庄镇、姚家坝、章练旗、天马山镇、凤凰山镇一线,江防部队仍担任福山以西江南岸及江北岸的守备作战任务,总预备队则由第1师、第78师、第36师、第61师、第88师、第102师、上海保安总团组成,这些部队在到达锡澄阵地之后,负责担任野战工事之构筑,并统归第17军团长胡宗南指挥。
第36师、88师、上海保安总团必须得等到昆山支阵地奉命撤退后,方开始转移;第156师在苏州附近集结待命,第9师、第51师则在苏州、吴江间地区集结待命,但51师须等到昆山支阵地奉命撤退后,方开始转移;第102师待66军接防部队到达后,即转移于无锡附近,归第17军团长胡宗南指挥;顾副司令长官祝同现在苏州,尔后到达武进指挥。前敌总指挥陈诚暂在吴县指挥,俟吴福主阵地部署完毕后,位置将于宜兴。
按照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的《第十一号作战命令》,从11月14日上午,左中右兵团所属各集团军分别按照命令部署向西撤退,具体撤退路线按照命令所规定。仅从命令上来看,中国军队原被用于压制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的左、右两翼庞大兵团此时已经乱作一团。
如果说在战区司令部的军用地图上,这数以十计的师级战术单位还算是比较清晰的话,那么在现实情况下,从淞沪战场向西撤退时,部队建制就已相当混乱,加以日本陆海军飞机不停实施空袭,尾随追击的日军不断袭击后卫部队,所以虽然命令规定得极为具体,但是部队并未能按照规定有秩序地交替掩护后退。各种各样的传闻和小道消息加之汉奸、日军小股部队的骚扰袭击,使得各部队凌乱异常,伤亡极大,各级指挥官对部队更是失去掌握。
已经脱离接触的师、团尚且无法掌握部队,担任后续掩护任务的部队情况那就更糟糕了。譬如负责撤退总掩护的第51师邱维达第306团,该团在青浦脱离和日军的接触后,立即向西撤退,然而当第306团退却到了昆山的时候,却发现第74军主力已经离开了昆山,向无锡转进了,而昆山也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于是该团只能再次向西退却,追赶师主力,一路上以当地乡民做向导,抄小径赶路,这才在望亭镇遇到了殿后掩护的第305团。一路上几次和日军接战,最后方才得以脱身。而306团经过此番作战下来,早已经损失过半了,淞沪战场上补充的那些新兵亦所剩无几了,所辖第2营幸存者仅70余人,可谓是伤亡极惨。
所以在11月9日,从上海仓促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