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临战择将
,1931年,宪兵司令部正式成立,谷正伦兼任宪兵司令。1932年起,又将宪兵教练所改成宪兵训练所,制定宪兵制度,扩大规模,加强力量。

    1935年3月,谷正伦又把宪兵训练所改为宪兵学校,蒋介石兼任校长,谷正伦任教育长。这期间,他一面通过宪兵学校培训骨干,一面招考新兵。新兵训练期满后,即编成新的宪兵团,遣散原有的宪兵。这样至抗战爆发,谷正伦的宪兵团已编练成11个。正是由于这一“政绩”,在国民党内,他被称作 “现代中国宪兵之父”。

    更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两个弟弟,均是南京政府高层,在1935年11月,谷正伦和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二弟谷正纲、任监察委员的三弟谷正鼎同在国民党“五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以至于“谷氏一门三中委”成为南京高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毕竟三兄弟同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这是极为罕见的。

    而出生于江西省贵溪、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中学的桂永清自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元帅府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当兵以后,又于次年年初入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队学习,后由江西省国民党一大代表徐苏中、彭素民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并于1924年6月入黄埔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军校期间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9连上尉连长、党代表,第1师特务连连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特务营营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起任独立第58团上校团长,第1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1团团长,第11师31旅少将旅长。1930年留学德国步兵学校,次年秋回国,与贺衷寒等组织复兴社。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1队队长,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训练处长,并曾任安庆警备副司令,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主任,后又出任辖3旅9团43?000余人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这位与贺衷寒、肖赞育、滕杰、康泽、戴笠、郑介民等同为复兴社发起人的“十三太保”之一的留德将军可谓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得意门生了。

    而罗卓英则是陈诚土木系的主要成员,其早在1919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的时候,就与陈诚结成莫逆之交,而这也是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的开始。不过自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罗卓英并没有立即入伍,而是先后于广州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直到1923年,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才算是从军生涯的开始。

    虽然这次从军,罗卓英旋即辞职,但在1925年,以黄埔学生军和粤军为联合力量的东征军回师广州之后,罗卓英却又一次投军从戎,在参加了讨伐刘震寰、杨希闵之役后,其又于第二次东征时,任第1师炮兵连连长,并因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而荣立战功。随后其又率部由河婆入揭阳、黄冈,并升炮兵副营长一职,1926年10月参与讨伐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

    1927年,陈诚升第21师师长后,罗卓英即被陈诚任命为师参谋处长、参谋长。次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罗卓英被委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尽管这个上校团长的职务不久即为陈诚的老对头何应钦裁撤。但是年秋,由于蒋介石不相信非嫡系将领掌握陆军第11师,故而指派陈诚率领北伐军总司令部的两个警卫团改编为第31旅隶属11师,对第11师师长曹万顺进行监视,并且随时准备以陈诚接替曹万顺。也因此陈诚在被任命为副师长,罗卓英随之任第11师参谋长。1929年春,曹万顺离职,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33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中原大战后,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京保卫战·1937简介 >南京保卫战·1937目录 > 1、临战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