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帖木儿王倒是从来不含糊。
围绕三个年轻人的提议,众将经过讨论,皆以为可行。
帖木儿王虽然谋略超群,却并不刚愎自用,他当即下令:“沙奈,艾库,这件事还是交给你们两人,你们带五千人,按沙哈鲁、皮儿、只汉沙所说做好准备,等马合谋沙再次发起进攻,我们就给他来个三计并行。”
几天后,马合谋沙二世再次主动出战,他将军队分作左右翼和本军,将象队排在军队的最前列,攻入帖木儿军的阵地。这一次,帖木儿王从容应对,他仍按惯例把部队排成二列,首先从侧面开战,以铁耙和刀砍枪刺将象队撵回本阵。随后,他命令士兵点燃骆驼背负的油脂和干柴,驱向印度军队。带火的骆驼惊恐万状,直冲象队,可怜的大象因惧怕烟火,咆哮着向自己的两翼狂奔而去。顿时,印度军队受到自家象群践踏,死伤无数。
帖木儿王看见这状况,不失时机地下令追击被象群冲乱的敌人。就这样几乎全歼了印度军队,大军直逼德里城下。帖木儿王下令攻城,不克。当晚,马合谋沙二世悄悄地从城后门逃走。
次日清晨,德里军民不战而降。
帖木儿王出奇制胜击败了马合谋沙二世,印度大部分土地并入帖木儿帝国疆域。帖木儿王命沙哈鲁护送粮食先行返回。不久,帖木儿王带着他从印度掠夺的巨大财富,渡过印度河,经阿富汗凯旋。
客观地说,帖木儿王征服印度是付出沉痛代价才取得的。如果此前印度不曾分裂,而且各邦君主能够齐心对敌,战胜帖木儿王也并非没有可能。
富饶的印度被帖木儿王踩在脚下,他把下一个目标确定为玛麦鲁克。玛麦鲁克国王巴儿忽(1382年—1399年在位)是一位办事果断、性格坚强的国君,他在势力最强盛时拒绝了帖木儿王与他缔结盟约的建议,并且粗暴地杀害了帖木儿王的使臣。不仅如此,他还收留被帖木儿王追杀的波斯君主,并扬言让他重新武装,把丢失的国土从帖木儿王的手中夺回。
当时,帖木儿王因战事颇紧,没有对其进行讨伐,直到巴儿忽的儿子法剌只(1399年—1412年在位)即位。新君从登极之日起,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不愿承认帖木儿王的宗主权。为了报复,当然更为了战略需要,帖木儿王决定对其开战。
玛麦鲁克的国土并非如何富庶,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能占领玛麦鲁克就能牵制埃及、亚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使其早晚臣服。此外,玛麦鲁克有较长的地中海海岸线,这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帖木儿王正是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才最后下定了彻底征服玛麦鲁克的决心。
玛麦鲁克王朝崛起于一百五十年前,先吞并埃及一部分领土,后占有叙利亚。当王位传巴儿忽手中之前,玛麦鲁克的国势已经开始衰弱了。巴儿忽即位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平定部将叛乱。回历七九五年(约1393年),帖木儿王曾向巴儿忽建议结盟,许诺如两国结盟,他将出兵帮助巴儿忽平定内乱。但是作为一位老谋深算的国君,巴儿忽深知在东方奇迹般出现的强国会给玛麦鲁克王朝带来怎样的危险,帖木儿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征服花剌子模和波斯,攻占东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疆域越来越大,野心也随之无限膨胀,如果此时同意与帖木儿王结盟无异于将豺狼引进家园。因此,他断然拒绝了帖木儿王的要求。
巴儿忽的儿子和继承人法刺只国王更是一个不畏惧任何威胁的人。与苟且偷生相比,他宁愿做好与帖木儿王一决雌雄的准备。
回历八〇二年(约1400年),帖木儿王出兵玛麦鲁克。他首先进犯谷儿只,大肆劫掠,破坏了不少教堂和寺院。不久,他取道阿沃尼克,开始进攻小亚细亚。年底,帖木儿王将从印度带回的战象用于攻克塔失的战斗中,其后开始围困大马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