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东面文章西面作
惟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两星期内一般应采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敌人现时可能估计你们要打北平。”“敌人对于我军的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对于自己力量总是估计过高,虽然他们同时又是惊弓之鸟。平津之敌决不料你们在12月25日以前能够完成上列部署。”
毛泽东还指出:“为着在12月25日以前完成上列部署,你们应该鼓励部队在此两星期内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在完成上列部署以后,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
毛泽东身边的人都知道,毛泽东通常是在夜里工作,上午休息的,而这一天,毛泽东却一改往日的起居习惯,在工作通宵之后,又在本应休息的时间起草了这份长达2000余字的电文。
在这份电文中,毛泽东全面展开了他对平津决战的思考,精辟地分析了平津战场以及淮海战场战局的发展及相互关系,阐述了平津决战的总体作战原则,使看上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战争形势豁然开朗。毛泽东将长期军事斗争中总结形成的十大军事原则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平津决战的作战指挥原则中,充分展现了炉火纯青的、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的决策艺术。
这份凝聚着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智慧的电文,无疑成为整个平津战役指挥决策的华彩乐章。当日23时,毛泽东又致电聂荣臻、薄一波、滕代远、赵尔陆,华北局,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对整个战役的统一指挥以及各野战军、各部分之间指挥关系作出规定,以保证平津决战作战方针顺利执行。
毛泽东指出:“东北我军正陆续入关,攻击平、津、张、唐诸敌之作战业已开始。这是一个巨大的战役,不但两区野战军应归林罗刘谭统一指挥,冀中七纵及地方兵团,亦应统一指挥。望华北军区即令七纵及冀中军区与林罗刘谭接通电台联系,向林罗刘谭报告情况,接受任务。冀中军区并应派员去蓟县林罗处接洽,华北军区、华北局亦应派员去蓟县将平津情况,准备接收平津的干部配备,及管理平津的各项政策告知林罗,同时加强电台通讯,使林罗知道华北所准备的一切重要事项。”
16日2时,毛泽东又致电林、罗、刘,程、黄,杨、罗、耿,杨、李并告薄一波、滕代远、赵尔陆,指出:“自明(17)日起,华北第二、第三兵团之作战,归林罗刘直接指挥。”“除七纵及冀中军区已有电令归林罗刘指挥外,北岳军区在配合平绥线及北平作战亦有与林罗刘发生联系之必要。”
在指挥杨、罗、耿兵团和杨、李兵团对新保安、张家口“围而不打”的同时,毛泽东又以极大的精力指挥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分割平、津、塘、唐的行动。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林、罗、刘制定了以迅速果敢的奔袭行动,大胆插入平津及其外围各点之间的侧后,完成对敌人的分割包围,并以主力指向津、唐、塘地区,同时对北平、天津可能突围之敌进行追歼的作战计划。决定以三纵、五纵、十一纵包围北平;以六纵、十纵、一纵隔断平、津;以九纵、八纵、七纵、十二纵及特种兵主力隔断包围津、塘、唐诸敌。
12月12日,东北野战军数路大军陆续抵达关内,兵分三路向平、津、塘、唐实施分割包围。右路,五纵、十一纵从北面、西面威胁北平;中路,三纵、六纵、十纵、一纵和华北七纵隔断北平、天津间联系,并从东、南两面威胁北平;左路,八纵、九纵、七纵、十二纵、二纵及特种兵部队主力隔断天津、塘沽、唐山诸敌。
一时间,东北野战军11支纵队加上华北七纵共12支纵队云集关内,矛头直指平、津、唐、塘诸敌。
攻津作战决心是胆识
按照中央军委“先取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