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四节 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
义)组成。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任意关系。后来的结构主义诗学将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在“诗性”语言中,符号与它的对象脱了节,符号与所指者的正常关系被打乱,这样就使符号作为自身价值的对象获得了某种独立性。8 引自陈思和等人的对话集《理解九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猫头鹰书丛”本,第11-12页。

    9 《冈底斯的诱惑》,初刊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2 期。

    10《我是少年酒坛子》,初刊于1987年《人民文学》1 ~2 期合刊。

    11本书理论性分析的引文均引自张新颖《栖居与游牧之地》,“火凤凰新批评文丛”本,学林出版社1993年,第41~42页。

    12初刊于《北京文学》1988年第1 期,本教材依据《余华作品集》第2 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郜元宝语,引自陈思和等人的对话集《理解九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 页。

    14读者可以参考中的《一文钱小隙酿大祸》。

    15余华,收入《余华作品集》第2 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3 页。

    16同注8 ,第11页。

    17同注15,第281 页。

    18同注15,第280 页。

    19、同注15第277 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 第四节 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