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欲将何等天下交付后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
成了一座博士学宫,暂由廷尉府辖制。短短半年之内,山东士子三百余人流入了这座博士学宫。李斯亲自主持,逐一查勘了每人的学问流派,一举设置了七十三名博士,其余皆为学士。每个博士皆以六百石中爵大夫待之,人人一座六进庭院大宅,手笔之大远超当年稷下学宫。开始筹划之时,先到的名士们人人摇头,都说如此气象之学宫根本不可能立于秦国,这个秦王当年驱散了吕不韦文信学宫,他能是大兴文明的君主?至于人人六百石,更是痴人说梦。李斯朗声大笑道:“先生等毕竟不知秦王何许人也!秦王若非超迈古今之君,李斯何敢如此铺排哉!”
及至王书颁行,博士学宫立署开张,博士们人人高车骏马日日进出六进大宅,这些饱学之士始而人人惊愕,继而唏嘘感奋,顿时对秦王生发出了山东流言之外的一番认同一番赞叹。年余之期,博士宫呈现出一片蓬勃奋发气象,人人孜孜伏案,日日论战会商,活生生回到了当年稷下学宫的勤奋勃发。李斯给博士们的职事是:通览近三千年之所有典籍,锤炼新天下之可行典章;凡有疑难,一体会商,信则存信,疑则存疑,务必求其精要以供君前决断。
诸事摆布妥当,李斯又给自己遴选出六名精干书吏,两名书吏专司联结廷尉府所属各方事务,四名书吏襄助自己的书房劳作。李斯立下的法度,旬日一出户,以一日一夜之时,巡视各方事务并决断积压待决文卷,其余时日,任何官吏不见。从此,李斯一头埋进了书房,开始了毕生最为奋发的书案生涯,没日没夜地写着画着转悠着思忖着……
“廷尉大人,别来无恙!”
“君上?……”
大步踏进李斯书房的嬴政,笑吟吟刚诙谐一句,却陡然停住了脚步。闻声抬头的李斯显然还沉浸在迷惘的思绪里,目光深邃飘移,看秦王如影影绰绰一团云雾,一时竟忘记了站起身来。片刻之间,嬴政也似乎忘记了李斯,内心的震撼在扫过书房的惊讶目光中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这是一间宽阔如同大厅的书房,书架图板交错林立,各种规格不一的长大竹简挂满了书架、石柱与一切可见的空间。各种书案连绵回旋,堆满了展开的卷宗与羊皮书,即或是连绵书案之间的曲曲折折的甬道,也间或参差不齐地码放着一座座卷宗小山。厚厚的红毡地面之上,铺开着种种图表简册,有的尚未干透,墨迹还隐隐泛着水光。中央则是六张连排大案,案案文卷如山,身旁地面也是同样的文卷如山,李斯的身影埋没其中,若无声响根本就不见踪迹……然则,最让嬴政怦然心动的,还是那无数竹简图板上扑面而来的满当当的大字。李斯写字,原本便有一种令人无法言说却又能真切感知的神韵,苍劲如铁勒银钩,秀美如山川画卷,工肃如法度森严,每每令不善书字的嬴政惊叹不已。如今,这些大字层层叠叠比肩而立,在墙在柱在地如沟壑纵横如平野苍茫,遥遥看去直如万仞山川之长风鼓荡林海,离离蔚蔚浩浩荡荡气象万千地弥漫出一种无法描摹的意境,使这狭小的书房变得广阔而又深远,恍如群山巍峨海潮激荡……
“大哉!嬴政今日始知华夏文字之美也!”
“臣见过君上!”李斯这才完全清醒,从书山字海中小心翼翼地绕将过来。
“廷尉辛劳如此,我心何堪矣!”嬴政深深一躬。
“臣不敢当。”李斯连忙扶住了秦王,“君上勤政不息,臣焉敢不竭尽全力。”
“倏忽两年,先生老矣……”嬴政打量着李斯,有些哽咽了。
“老则老矣,臣精神也!”
此时的李斯,灰白的须发杂乱无章地散披在肩头,匆忙戴上的玉冠还歪在头顶,一身麻布棉袍空荡荡皱巴巴地挂在精瘦的身架上,一双皮靴趿拉得几乎露出了踝骨;眼窝发青,脸上隐隐可见难以擦拭干净的斑斑墨迹。整个人邋遢得活似一个穷途末路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