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袁世凯是个短命皇帝
会的是一群没有长脸膛的动物。
袁世凯怀着一种愤怒、一种无可奈何先开口,说了一通几乎是背文稿的退位官话,又坦露一番自己如何胸怀民族、报效国家的襟怀,然后,叹息着,有气无力地说:“帝制取消了,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总该罢兵了吧?如果还不罢兵,他就理曲了。到那时,诸位要明白,我就要用兵了。”
形势如此,还忘不了穷兵黩武!垂下头的大员们暗自发笑。“有兵可用,何不保住干辛万苦赚来的皇位?”
没有人响应,那片脑袋好像都是凝固的。
袁世凯把目光投给徐世昌。徐世昌没有回避得过,仓仓促促地说:“是的,是的,帝制取消了,是该罢兵了……”袁世凯还想听“下言”,但徐世昌敛口了。敛口的同时把脸也背过去。
袁世凯把目光投给段祺瑞。段祺瑞没有回避,也没有仓仓促促开口,但却是一字不变的重复徐世昌的言语:“是的,是的,帝制取消了,是该罢兵了……”
袁世凯把胸脯一挺,几乎要骂人了。可是,他只怒目望望段祺瑞,却很快又把目光投给黎元洪了。
辛亥之后,黎元洪由于处在一个中间地位,似乎对谁都是笑脸;对于袁世凯也是如此。当皇帝,他默认;不当皇帝,他还默认;云南起兵,他无动声色,出兵征剿,他仍然无动声色。就凭这一点,袁世凯对他便有了好感,不像段祺瑞那样,拆他的台。现在,形势紧了,袁世凯多么盼望黎元洪不再沉默,能够明明白白地表示支持他,也好改变他孑然一身的孤独感。
黎元洪使他失望了,当他把目光投给他的时候,他只报以哑然一笑,一笑便再无表情。
du8.com版权所有
袁世凯失望地望望会场,会场依旧冷落,再细看看,除一群老朽之外,平时身旁跳动的六君子、十三太保也大半不在了。“山穷水尽了!”袁世凯摇摇头,长叹息。
徐世昌终于又开了口:“大总统改过不吝,众所共仰,似无容疑异了。就如此办吧。”
袁世凯声音有点沙哑地说:“菊人(徐世昌号)、芝泉是我老友,往事休提,今后仍须借重大力,共挽时艰。”
段祺瑞也凑过来说:“大总统尚肯转圜,祺瑞何敢固执,善后事宜,惟力是视便了。”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发布申令,宣布撤销帝制。这个申令在说了一大串不得已做皇帝,现在形势又迫他不得不撤销帝制诸道理之外,最后还是表明了心迹:
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承认(帝制)之案已经撤销,如有扰乱地方,自贻口实,则祸福皆由自召,本大总统本有统治全国之责,亦不能坐视沦胥而不顾也。他终于表明自己皇帝不当了,还是“大总统”。呜呼,袁世凯从承认帝位起到撤销承认帝位止,一共是83天。皇帝梦只做了83天,可谓短矣!
袁世凯不作皇帝了,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步,还有许多具体事怎么办?为帝制问题,袁世凯早已从国库移资六千万大洋,两千万作大典筹备用,三千万杂支,一千万准备登极犒军。现在除犒军的一千万尚未用出,其余五千万基本用光。此项巨资除挪中国、交通两银行外,基本是借内外债。这笔款项的抵补,当然落到段祺瑞这个国务卿身上。银从何来?段祺瑞不能不愁。
袁世凯不当皇帝了,西南的护国战自然可以停了,但和谈停战此一重任也落到段内阁头上。段祺瑞和徐世昌商量,拟定了六条件与南方议商和解。这六条是:
一,滇、黔、桂三省,取消独立;
二,责令三省维持治安;
三,三省添寡新兵,一律解散;
四,三省战地所有兵,退至原驻地点;
五,即日为始,三省兵不准与官兵交战;